新華網青海玉樹4月25日電(記者 張欽)這是一群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被貼上“80后”“90后”的標簽。在人們的印象中,他們似乎沉迷于網絡游戲,是網絡熱詞的創造者和傳播者。
玉樹7.1級地震發生后,這些年輕人背起行囊自發從外地趕來,主動擔當青年志愿者。
他們感動了別人,升華了自己。青春在救災中更加精彩。
背起行囊,到災區見證青春
玉樹地震了!沒有人催促,沒有人動員,一些大學生、青年農民工、青年生意人坐不住了。他們匆匆收拾行囊,坐火車、搭汽車、騎摩托,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進發。
從網上獲悉玉樹地震的消息后,蘭州大學大二學生嚴毅萌生到災區做青年志愿者的想法,他打電話給他的老鄉、大一學生劉國華。兩人不謀而合。
15日,他們坐火車趕到西寧。其時,西寧火車站的廣場上閃現多個與他們一樣裝扮的身影:背著野營裝備,打聽如何去玉樹。這些人中,有來自西安的大四學生,有來自青海格爾木的青年生意人,有在公司工作的白領。
素昧平生的16位年輕人一拍即合,組成了玉樹災區青年志愿者小分隊。不再浪費時間等待長途汽車了,他們包下一輛17座的中巴車,連夜趕路,于4月16日早晨趕到玉樹。
結古鎮已是廢墟一片。這群年輕人很快投入搶險救人工作。
他們爬上山坡,給那些因看不懂說明書不會搭帳篷的災區群眾搭帳篷。
他們沒有工具,用雙手幫助受災群眾刨挖壓在廢墟中的糧食。
他們看到災區的小孩子因大人忙于救災無法照顧而到處亂跑,便開設“愛心教室”照顧孩子,講授知識,開展心理輔導。
在結古鎮南部,他們碰到一家人,因為只有一個壯勞力,無力刨挖埋壓于廢墟中的糧食而焦躁、惶恐。十多名年輕人冒險用椽子支撐起行將倒塌的墻壁,幫這家人刨挖出18袋青稞,一大桶清油,一大桶酥油。
在結古鎮賽馬場安置區,當這群滿身塵土、頭發蓬亂的年輕人打著由紅手印和小白鴿圖案組成的青年志愿者旗幟行進時,突然,一位正在路面執勤的年輕公安特警“啪”地一下,向他們敬禮。
“他神情嚴肅,目光直視前方,直到我們通過后才放下右手。”嚴毅說,“那一刻,我胸中熱血澎湃,非常感動,心想還要為災區多出力!”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