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勸募與匹配捐款:美國人的募捐方式
先來看看國外比較經典的、正面的慈善捐款案例。什么樣的捐款才是真正自愿和快樂的呢?10年前,我曾經到位于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的柯達公司總部訪問。那一年當地一個名叫聯合之路(UnitedWay)的慈善機構正在進行一年一度的慈善捐募活動。聯合之路誕生于1887年的美國丹佛市。當時這個城市已經有許多社區慈善服務組織,這些組織經常到公司里募捐,鬧得這些公司的老板非常煩:這么多組織來要錢我不知道向誰捐。以后我不向某個組織單獨捐款了,你們搞一個聯合勸募的機構,公司把捐款給這個機構,你們自己拿去分配。于是120年前美國的聯合勸募機構(UnitedWay)就出現了。慈善募捐變各個組織獨立開展、多頭出擊為聯合勸募,再把募到的捐款分配到各會員機構中去。這個做法受到企業和社區公益組織的歡迎,很快就發展到了全美各地。現在,美國聯合勸募有會員機構1400多個,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聯合勸募機構,每年籌款約50億美元。聯合勸募成為社區慈善服務機構的重要資金來源。
聯合之路一年一度的勸募活動是這樣搞的,募捐的對象主要是公司和公司的職員,這是他們主要的工作對象。首先,聯合之路的工作人員到公司,和公司的老板,或者是公司的經理層討論,今年我們要開始募款活動了,請公司支持。公司領導說可以,你們來吧。開始勸募之前,先在公司員工中競選今年的籌款委員會主席。大家會積極參加競選,特別是一些年輕的員工,拼命想競爭這個主席崗位。因為當上這個一年一度的慈善勸募主席,他的地位一下子從一個普通員工,就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活動負責人,他就可以代表員工和老板談判。這位主席和老板談什么呢?他會說,今年我們員工的籌款目標是500萬美元(這是那年在柯達公司真實發生的),那公司準備匹配多少?就是說員工捐一元,你公司配多少錢。一般來說,美國的這些公司一般習慣于1:1匹配,你們捐一元,公司也捐一元。這一來,員工就有積極性了。好,我們小出血,讓老板大出血。我們人多啊,大家都來捐,最后我們總共捐多少,老板也要捐多少。
這種勸募形式是非常有意思的,在美國一年一度的慈善捐款活動就是一個慈善嘉年華,公司里搞得很熱鬧,搞很多宣傳,做很多活動,比如開慈善PA R TY。這種活動也是員工和員工之間、員工和老板之間交流的好機會,也是一種公司的文化建設。花樣很多,每屆主席都會別出心裁,要顯示自己的組織能力,特別是給老板看。原來跟老板的距離很遠,通過這樣的活動就可以跟老板平等談判,能夠把活動組織得有聲有色,就能讓老板刮目相看:原來這是人才,以前怎么沒有發現,以后可以重用。慈善PA R T Y做得非常熱鬧,比如說員工將自己家里的東西拿出來拍賣,賣出來的收入就作為捐款。我的一個朋友在一家美國公司,他跟我講,有一次拍賣非常有 意 思 ,一 個 員 工 出 價1000美元找星期天誰給他遛狗,結果公司老總搶到了遛狗的活,并把掙來的1000美元捐出來。這樣的一種活動,是一種非常融洽的東西。
這些捐款怎么用呢?當地的慈善機構、也就是聯合之路,會給你一份清單。比如說當地有一百個慈善機構,有老人的、有兒童的、有社區服務的、環境保護的、有圖書館建設的,各種各樣的慈善機構的項目任你選。你捐款的時候就在這個清單上打勾,制定自己的捐款要用在哪里。一般來講,美國人每年都會捐出自己工資收入的2%,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你可以自己選擇將自己的捐款用在哪些項目上,然后將認捐數額和項目清單交給公司的財務,公司的財務會每一個月從你自己的工資里將這個捐款扣掉,再把大家的捐款集中起來交給聯合之路。聯合之路按照捐款人的意愿把捐款分配給不同的慈善組織使用,并接受監督。捐款人則在每年報稅時,享受相應的退稅。在美國,不僅捐款可以退稅,參加志愿服務,開著車去,用車開銷也能退稅,中午在外面吃了漢堡包,這些費用也可以退稅。
美國捐款的情況,2007年美國全國慈善捐贈款額為3070億美元,占G D P的2.2%。美國慈善捐贈的主體并非企業,而是公民個人。全國的捐贈構成中,來自個人的占82%;來自基金會捐贈的約占15%,來自企業的捐贈約占3%。在美國慈善捐贈的主體是個人,而不是企業。
總的來說,美國人參與慈善捐款,完全是出自個人的意愿,而且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參與慈善捐款和志愿服務是他們生活方式的一個組成部分。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4-23慈善是我一生的事業:記第二屆全國道德模范宋志永
- 2010-04-232010胡潤慈善榜發布 閩商黃如論排第二陳發樹第三
- 2010-04-21"虎溪社區慈善基金會"籌集善款,支援災區
- 2010-04-19石獅市慈善事業工作得到中華慈善總會充分肯定
- 2010-04-16福建省慈善總會公布捐款賬號 20名醫療專家整裝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