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生命 給逝者尊嚴
????17日,這支由多民族民工組成的救援隊,在玉樹西北牛賓館的廢墟上再次展開挖掘。此時地震已經過去了4天。
????這支非專業的救援隊,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72小時黃金救援期”。但隊員們相信,每個廢墟下,都可能有鮮活的生命,他們要盡最大努力挽救生命。
????早上,民工救援隊40多人與另一支專業救援隊一起開始發掘。樓板、磚塊、架子……一件件挪開,人們看到了兩名遇難者。看到這種情形,另一支救援隊決定去別的地方搜尋。民工們卻決定留下來,繼續發掘。
????突然,沉重的樓板底下,似乎傳來一絲動靜,難道還有幸存者?
????救援隊員加大挖掘力度,快點、再快點。廢墟下的動靜越來越清晰。隊員們抬開最后一塊樓板,看到了一只黑色的藏獒。
????隊伍中的蒙古族小伙王元成,立即用手扒開阻礙的鐵柵欄,把這個“幸運兒”救了出來。大狗很有靈性的“嗚嗚”了幾聲,仿佛感謝救它的人們。
????王元成給這只藏獒喂了隨身帶的水和饅頭,這個生命在廢墟的黑暗中熬了4天。王元成愛憐地撫摸著它。
????“現在,我們收留了這只狗。這兩天,王元成走哪,它就要跟哪,寸步不離。”救援隊員們說。
????這天,在西北牛賓館廢墟上,這支救援隊伍從廢墟中挖出了7具遇難者遺體。
????救援時刻 用行動表達
????正平集團董事長金生光告訴記者,這支救援隊都是他們集團下屬的民工,有160多人參加救援。到17日,這支民工組成的救援隊已經救出43人,挖出40具遇難者遺體。
????“沒有人提到錢或要求什么利益。民工們很樸實,雖然余震不斷,但所有人都很踴躍。16日開始,我們集團已經調用了許多大型設備并做了充分的安全保障。”
????在這個民工團體中,還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爭分奪秒地開展救援。
????18歲的葛吉龍,漢族,標準的90后。地震發生后由于通訊中斷,只能靠他在救援現場與后方之間不斷開車來回傳話,10多公里的距離,兩天內他往返了70多次,被工友們稱為“傳話筒”。
????24歲的撒拉族小伙兒馬有民,有著一張稚氣未脫的臉。連日來,他不分晝夜地駕駛裝載機在滑坡的機場公路上搶修,保障了這條“生命線”的暢通。
????與他一起的,還有一位土族小伙子,在忙碌火熱的搶修現場,我們沒能見到他的身影。
????這支救援隊中的許多人,看到記者只會羞澀地笑笑。對他們來說,能夠表達的,只有行動。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