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鄉(xiāng)最美的馬蘭花:記捐地辦學的鄉(xiāng)村女教師馬蘭
http://www.caoliu14.com?2010-04-21 10:12? ?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當時,馬蘭每月只有164元的微薄工資,但她對學生總是熱心相助,不時買來作業(yè)本、鉛筆等學習用品,送到貧困生手中。每天中午,她都替孩子們燒開水,和孩子們一道啃干饃。她還學會理發(fā)的手藝,時常給孩子們梳頭理發(fā)。
“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必須有長流水。”對學生的愛,馬蘭更多是體現(xiàn)在教學上。為上好課,馬蘭經(jīng)常查閱各種書籍資料,鉆研教學業(yè)務(wù),設(shè)計課堂教學活動,面對面批改作業(yè),手把手糾正錯誤。她還因地制宜開辟了“第二課堂”,教高年級學生如何做飯、做饃、炒菜、縫制簡單的衣服,解除了許多家長“書沒念好又不會干活”的后顧之憂。
然而,對馬蘭來說,比建校和教書更難的事,是讓村里的每一個適齡兒童都入學,完成九年制義務(wù)教育。由于當?shù)亟?jīng)濟落后、群眾文化水平低,個別家長送子女上學的積極性不高,因此,馬蘭總是見縫插針地動員家長,給鄉(xiāng)親們講述學習文化的作用和好處。
有一次,一位不識字的老大爺拿著一封書信找馬蘭代讀,馬蘭遂讓老大爺正在上二年級的孫女當面來讀,有些不會讀的字,馬蘭在一旁指導。聽著小孫女結(jié)結(jié)巴巴地念完家信,爺爺開心地笑了,從此逢人便說:“不管丫頭、尕娃,讀了書才是好娃。”
如今,甘土溝教學點越辦越紅火。7間嶄新的教室和教師辦公室修起來了,校門、圍墻、廁所等附屬設(shè)施配套了,農(nóng)村中小學現(xiàn)代遠程教育工程管理信息系統(tǒng)啟用了。而且家長們教育觀念的逐漸轉(zhuǎn)變,尊師重教的氛圍在甘土溝村日益濃厚。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guān)新聞
- 2010-04-16明溪舉辦“忠誠履職、愛生樂教”師德主題演講比賽
- 2010-04-13愛 讓她堅守一生——記懷來縣山區(qū)教師趙秀珍
- 2010-04-13廈門大學第四批赴泰漢語教師志愿者順利返回
- 2010-04-11賈鳳姿:做一名卓越的大學教師的幾點哲學思考
- 2010-04-09教師夫婦與山村“名校”:夫婦二人山村任教20余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