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備干部制度如何創新 有進有出才能保持動態平衡
·“后備干部”有進有出才能保持動態平衡
中組部部長李源潮曾明確表示,對后備干部堅持重在培養、同樣使用,堅持優進絀退、動態管理,不搞一次選拔定終身。這就要求我們遵循后備干部成長規律,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將分類管理、定向培養、跟蹤考核、適時調整等環節有機結合,形成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機制,及時調整更新后備干部。
對后備干部實行動態管理,關鍵是要暢通“出口”,及時調整后備干部隊伍。為此,組織部門要建立優勝劣汰的競爭式管理機制,結合年終考核、民主評議、綜合考察等結果,每年對后備干部隊伍進行一次調整補充。要把政績平平、工作失職、經不住考驗、群眾威信不高、沒有培養前途、體弱多病的后備干部,果斷地調整出去;要把基本素質好、政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后備干部,及時地充實進來。實現后備干部隊伍有進有出,始終保持動態平衡。
·“后備干部”充分透明才能避免“暗箱”操作
在有些單位和部門,后備干部選拔工作透明度不高。在確定后備人選時,沒有嚴格按照群眾推薦、組織考察和領導班子集體研究的程序進行,“一把手”個人說了算或少數人暗箱操作的現象并不少見。這種選拔干部條件不公開、職數不公開、程序不公開、結果不公開的做法,違背了干部選拔工作的基本原則,缺乏應有的公正性,難以形成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公平競爭機制,無法將真正優秀的人才選拔進后備干部隊伍。
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從一些地方的情況來看,后備干部工作透明度高,人選具體,在實踐工作中產生正面效應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公開、透明的程度要與后備干部的健康成長環境相協調,切不可拔苗助長。
·選賢任能的“天地”當高度的寬闊 要守好三個口
在當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大世界中,選賢任能的“天地”一定要高度的寬闊。我們黨一直強調從實踐中鍛煉人培養人。有實際基層經驗的人,是在群眾實踐鍛煉中經歷考驗的。書本上學的都是基礎理論知識,但是在這樣的社會大生產領域,如果不在基層實踐就得不到陶冶和鍛煉,更不用說豐富的經驗和能力。當然,在基層選拔視野擴大,難免會出現魚龍混雜、任人唯親等問題,所以更加要注意守好三個口:入口,樓梯口和出口。入口處“凡進必考”,實行公開考試錄用制度;樓梯口“凡升必爭”,實行競爭上崗的公開公正優選、公示、批準制度;出口“到齡必出”,不能搞終身制。只要嚴格按照科學性和民主性來選人,就能選出讓人放心、群眾滿意的好干部。
![]() |
責任編輯: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