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后備干部,這一特殊群體,有著諸多神秘。不僅普通群眾難以明晰一二,即使對眾多干部而言,也常因人事問題的敏感而難得究竟。誰是后備干部?什么人能成為后備,什么人成不了后備?后備干部是怎么產生的?為什么有的人進了后備,數年得不到提拔,“備而不用”?為什么有時直接選用其他人選而不是之前的后備,形成“用而不備”?諸如此類的懸疑,有待回答。后備干部制度如何創新,將向什么方向演進,如何將真正德才兼備者挑選出來,成為各級領導崗位的繼任者、接班人,這是執政黨永遠的課題,今天尤其如此。
多半公眾關注后備干部 “群眾公認”是選拔后備干部第一要素
問一:您了解“后備干部”嗎?
56.9%的受調查者關注“后備干部”,卻不知道是如何產生的。調查發現,在大部分群眾眼里,后備干部是一個比較神秘的群體,后備干部如何選拔,如何從幕后走向前臺,在很多情況下都是鮮為人知的。
有受訪官員表示,在機關工作多年,對后備干部制度,可以說是既熟悉,又陌生。什么人能成為后備、什么人不能成為后備?為什么有的人進了后備,數年得不到提拔?為什么同一空缺崗位,有時實行競爭上崗,有時又直接任用后備干部?諸如此類的問題,都讓人想不大明白。
問二:“ 后備干部”的優勢在哪里?
調查結果顯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群眾公認的干部”(占總70.6%)、“年輕有潛質的干部”(占總55.4%)、“業務骨干”(占總49.3%);而選擇“帶頭人”、“領導看好的干部”的分別占總數的24.7%和10.3%。
年輕、高學歷是近年來后備干部選拔的一個突出特點。后備干部選拔,特別要求在縣處級后備干部中35周歲以下的干部要有一定數量,預計一批“80后”將逐步登場。如何選拔培養年輕干部?中央高層多次強調,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這些年來,我們清除出干部隊伍的那些貪官、惡官、色官,恐怕一概不缺‘才',卻是一概的缺‘德'。
問三:后備干部,“備”什么?
針對“后備期間,干部最應該‘備'什么”這一問題,調查結果顯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71.3%的受調查者選擇了“密切聯系群眾,多為群眾辦實事”、 53.6%的受調查者選擇的是“到艱苦地區、到基層多接受鍛煉”、 45.8%的受調查者選擇了“心態擺正,不能患得患失”。
后備干部“備而不用”、“用而不備”,成為后備干部制度的一個突出問題。“備而不用”,就是對進入后備干部人才庫的干部甚少使用甚至不用。 “用而不備”,就是一些干部沒有經過較長時間“備”的磨煉和“孵化”就被提拔使用。 為什么會存在這種現象?75.5%的受調查者認為,“‘跑官賣官'、‘任人唯親'等侵蝕后備干部選拔。
問四:如何將真正有能力的人選上來?
調查結果顯示,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后備'不能內定,也要競爭,公開選拔”(占總68.3%)、“要讓群眾說了算,實行民主推薦,群眾監督”(占總66.7%)。
“對于后備干部和公選干部的幾種代表性觀點,你更傾向于哪種?”采訪調查結果顯示,七成以上受訪者認為“后備干部和公選干部相結合的制度形式,將在新時期發揮更大作用”(占總72.3%)。同時,五成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公選將是今后干部選拔任用的主流方式”(占總53.5%)、“后備干部如果在透明度方面加以改進,作用甚至大于公選干部”(占總51.7%)。
![]() |
責任編輯: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