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已被工具理性化,淪為搞定人或事的工具
曹操煮酒論英雄、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都是用酒說事。但尋常古人飲酒是為了作詩、猜謎,所以才誕生出《蘭亭序》這般美帖。飲酒作為古代文人的雅趣,已屬農業社會的浪漫,不復存在了。工業社會正滌蕩一切兒女情長(馬克斯·韋伯)。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在犬儒者看來,李因因為當不上官才發此牢騷,一但天子給個一官半職,也就沒有酒中仙了。
古上飲酒,講究飲人:或高雅之士,或知己故交,或玉人可兒;講究飲地:花下竹林,曲徑荷亭。春飲宜庭,夏飲宜郊,秋飲宜舟,冬飲宜室,夜飲宜月;講究飲趣:清淡妙吟、傳花度曲。以上都是我抄來的,堪可回味吧。
要我看,俄羅斯人才是好酒之徒。無需場景場地、知己可人兒,一通海灌,酒喝得GDP掉了一半兒,“總統”連下禁令,可酒精已深入骨髓。相反,當今中國人喝酒是清醒的,是有明確目的性的。今天的酒,是德國人馬克斯·韋伯所謂工具理性的代表,不再有昔日農業社會的溫情。“說吧,搞定誰,茅臺還是五糧液?”
工具理性所需要的回報是預期的最大利益化。請酒是人情債,要么回請,要么辦事兒,必回報。你只要一喝上人家的酒,就欠下一份人情債,是有社會記憶的。
在中國的公款酒席上,魚翅、鮑魚、海參等價格不菲的佳肴在菜單上只是配角,酒才是主角,酒錢有時會占掉整個費用的一半。酒的品牌代表身份,代表酒局的檔次,也衡量你東家的誠意。酒瓶上的社會等級是國際化的,VSOP(Very Superior Old Pale),非常優質的陳年淺色白蘭地,請處長的;Extra(特級),請局長的;XO或Extra Old(陳年特級),請市長的。只有美國人最平民,整出個雞尾酒,只配到吧臺請小蜜。雞尾酒由香料酒、雞蛋、果汁、冰塊和糖水等混合而成,因為美國本身就是混合而成。
現在學生們都被強灌課外班,以求鍛造個人的復合能力。要我看學生仔將來要適應社會,最缺一門酒桌社會學。大學生就業第一件事,就是先到“酒桌大學”走一遭,把關系學補齊,才好在社會上混。進單位后盡管紅著臉,也要酒杯一舉,“請多關照!”連老外都學會了。通常壞的東西不用學,快著呢。老外請酒當然不會在順峰酒樓,那多不歐啊,直接請去法國酒莊伺候。這一套谷歌在中國怎么也學不會,所以出局。
春節期間,中國人民把腦子調到最弱智的波段,讓小品主宰我們的趣味。此時,酒是親朋好友之間的燃料,回暖被現代社會疏遠的關系。春節一過,酒依然是“鋒利似鋼刀”的理性工具。
工具理性發展到終局,正是韋伯100年前的預言:“專家沒有靈魂,縱欲者沒有心肝”,經濟騰飛盡管給社會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富足和自由,但支撐它的基本價值卻蘊涵著使它自我毀滅的動力。那時再總結“中國奇跡”和“中國模式”,關系學該有一筆,關系學里酒精斷脫不了干系。
?
![]() |
責任編輯: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