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的中國形態
喝紅酒加電腦桌,從微博上接入世界;喝白酒加麻將桌,從領導處搞好關系;喝洋酒加談判桌,從客戶處套取利益。
現代人每天外出游弋,與原始社會出外打獵并無本質不同,碰運氣、談天氣、講義氣、聚人氣,“氣場”各有不同,“公關”無處不在。早期在房地產領域流行的“工作無非兩件事——找資源、建人脈”現在人人心領神會。說白了就是:尋找獵物,自己能干掉就獨吞,干不掉,那就找人來合伙干掉。
酒是用來壯膽的,桌子是用來拍板的,酒和桌拼在一起,則無事不可為。有的時候,一桌客滿,硬擠不進來,你還得單開一桌,是為換個局;自己定喝酒規則,是為制度創新;吆喝人來,是為策劃推廣;分而食之,是為共同事業;酒醉飯飽,是為既得利益。陳天橋用網絡游戲起家,江南春靠寫字樓電視創業,馬云憑電子商務致富,無他,但懂得一個“吃”字。
魯迅先生作悲憤言,舊社會每一頁都寫著“吃人”二字?,F在的社會不作如是觀,人們的活命思路轉化為:“是人就要有被利用價值”。潛臺詞是被吃一口未嘗不可。所以,娛樂界的潛規則被90后少女轉化為“肉獻”一詞,與其被潛,不如主動肉獻。無論是看吳曉波《激蕩三十年》,還是看殳俏《吃,吃地笑》,最后得出一樣的道理:大國亦是盤中餐。
每逢年底,公司企業、單位部門都有年會,這是觀察中國生態的絕佳場合。企業文化不同,生意好壞有別,氣勢形態各樣,但有一處相似,總得有人喝醉方為盡興,總會有一句口頭禪言簡意“駭”:“吃好,喝好?!?/p>
有酒無桌是酒鬼,有桌無酒干著急。酒與桌的關系就像矛與盾的關系,沒有矛不甘心、沒有盾不放心。酒是催化劑,桌是能量源。酒桌不是PK臺,而是PR場。中國的騎士,不用騎馬,而是騎驢找馬。也只有在酒后,民間智慧誕生了:“群眾都過了河,干部還在那里假裝摸石頭”。
酒:從何以解憂到何以解壓
據說,茅臺空酒瓶都賣到了90元一個。茅臺當地的一個開發商說,現在市面上賣的茅臺3/4都是假的。原因很簡單,茅臺酒的產量有限,而需求量太大。“批條子到茅臺酒廠要酒的都生產不過來。”
酒沒有緩解“憂郁”。憂郁癥位列第四大疾病,全球患者達到1億,每60個人當中就有1個,在大城市中更嚴重,“每個人都至少認識一個憂郁癥朋友”。
但酒還是緩解了社會壓力。上海一家雜志的主編說:“我緩解壓力的三種方式是:喝酒、K歌、飆車?!贝嗽掝H具代表性。這還是健康的,要是“嗑藥、K粉、發飆”那就太《臺北晚九朝五》了。
喝酒達到“賴嗨嗨”狀態好過全民下藥。國進民退、未富先懶,小酌一杯進入自我陶醉狀態也許是最佳選擇。買完房,每個人都想吃后悔藥,每個人都需要杯酒。“現在還被老婆抱怨,當時看好要買的大房子,錢都準備好了,結果接到一個電話說房子那兒以前是垃圾場,結果不知怎么想就動搖了。過了幾天再去訂就沒有了。”有個想換房子的IT界人士喝過一杯后說。
工作上的壓力顯然更大,新人時常面對職場“冷暴力”:無人指點、無人搭理、無人問津,要么就是被搭理的大叔偏偏是個邊緣人員?!耙槐琛⒁粡垐蠹埧窗胩臁钡膯挝簧畋蝗绱硕嗦殘鋈耸肯蛲?,但那已是上個世紀的事情。那么,還是喝酒吧。
似乎一切事情最后都被酒代替、統管,像是打牌時的“替張”。助興時,喝酒;不爽時,喝酒;社交時,喝酒;獨處時,喝酒;對一個人好,喝酒;報復一個人,還是喝酒。
買醉,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創富無力,買醉;都市居大不易,買醉;職場、生意場、社交場的需要,買醉。有個笑話是說“你有什么不開心的事說出來讓大家開心一下”,而真正來得實在的是“你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喝一杯,喝醉了大家都開心”、“何以解壓,惟有你丫”。
![]() |
責任編輯: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