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最早摩崖石刻 據(jù)傳為北宋人作品(圖)
http://www.caoliu14.com?2010-04-19 09:03? ?來源:海峽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1988年,道彰巖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昨日,淫雨霏霏中,沿著曲折泥濘的山間羊腸小道蜿蜒而上,才能一窺道彰巖的真面目。與其他文物保護單位不同的是,道彰巖至今依舊隱沒在群山中,“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若不是白沙壟村熱情的老者帶路,誰也不會知道在這“九手山”、“九手洞”中,就藏著北宋時期的摩崖石刻。
在層層疊疊的綠樹屏障之下,道彰巖時隱時現(xiàn),最特別的是,山麓全被密林覆蓋,唯有道彰巖突兀其中。越過一大片桃樹林,道彰巖就出現(xiàn)在眼前。五塊巨石開翕有致,構成上下兩個洞穴,每個洞穴都只能容一人通過。
而北宋懷安縣籍僧人璋公募緣至此,也正是發(fā)現(xiàn)石巖斜靠重疊的勝景,才將之定名為“道彰巖”。上方洞穴東石壁為“北宋道彰巖記”石刻,楷書橫刻“道彰巖記”。直鐫“巖本元有,道假人弘,熙寧己酉(1069年,注),興自璋公”16個字。下注釋:“本貫懷安,受業(yè)仰山,特尋勝慨,遇茲巖穴,堪為寂止,遂用興修,已逾一紀,乃至夙昔耳。時元豐五年(1082年,注)歲次壬戌冬十月刻于石”。此外,還有清光緒初年,名為游騰輝之人的橫書題刻:“洞天一品”。西石壁四行直書為:“巖本天成,道彰其名,興自宋代,迄我大清”。洞外東側巨巖刻有字徑60厘米的“福”字。據(jù)當?shù)赜嘘P專家介紹,這三處石刻均為清代楷書陰刻。
據(jù)史料考證,佛教于宋代傳入平潭。熙寧二年(1069年),受業(yè)江西宜春縣南仰山的懷安籍僧人璋公來嵐化緣,尋蹤至白沙壟,在道彰巖建大士殿,宣講佛經(jīng)真諦,后圓寂于此。如今,大士殿早已不復存在,唯有“道彰巖”見證了當年佛教的繁盛。
![]() |
責任編輯:葉玲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