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六旬老人來福州照顧孫兒 散步走失10多天
婆媳有過小摩擦
兒子內疚說錯話
希望母親能平安回來,我不再說讓母親傷心的話
蔣媽媽和媳婦有過兩次雞毛蒜皮的小摩擦,但她們不吵架只“冷戰”,生氣時互不搭理對方。
走失的前幾天,蔣先生的老婆曾跟他抱怨母親對她娘家人不好,于是蔣先生就跟母親說:“父親去世得早,別人有的我都沒有,我老婆從黑龍江大老遠過來跟著我也不容易,你諒解一下她吧。”
聽兒子這一說,蔣媽媽覺得自己沒能耐,沒給兒子好日子過,很內疚。蔣先生當時急忙對母親說說:“那是氣話,別放心上。”
“我很內向。母親平時有不開心的事也埋在心里,有煩心事也不會跟我說。”回想那天說的話,蔣先生很后悔,他覺得母親是因為自己說錯話不高興才出去散心而迷路的。
“后悔也來不及了,這幾天我每天都在街頭尋找,一有線索就瘋了一樣沖出去。那可是我們的親媽呀!誰不心痛?希望母親能平安回來,以后我會多跟她談心聊天,不再說讓母親傷心的話。 ”
(記者 陳慧娟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后
帶著兒子的孝心、對孫兒的關心、甚至是請保姆很貴的擔心。
這些“遷徙老人”們從土生土長的家鄉,來到陌生的城市。
周圍是高樓,眼前是車流。
就算搬個小板凳,也沒法像以前一樣坐在家門口——家門口沒地方坐,更別說以前那些可以喝茶聊天的老鄰居了。
他們像個陌生人,闖進這個城市,語言不通,環境不適,沒有交流。
城市里沒有菜市場,沒有小茶館。更何況交通四通八達,出門就找不到北。所以蔣媽媽才會“一發現路不對就慌張”,因為她沒有安全感,這里的一切都不是她熟知的。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