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社會的極端個案里總有不公正的因子
魯迅曾在《紀念劉和珍君》文章里用“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這句話來表示他對民國政府當局兇殘的痛恨。百年之后,筆者卻是要套用這句話來表達自己對“為了回家買房、娶媳婦”而10秒內向一位正在自動取款機取錢的女子連捅了13刀的祝美華!他沖動之下的兇殘竟至于如此,讓他的叔父祝林炳連說5次“不可能”,但事實卻是發生了。
4月7日凌晨零時8分,在泉州市區豐澤街和美食街交叉口建設銀行自助銀行內,南平市政和縣城關人祝美華躡手躡腳走近正在取錢的江西籍女子張苗苗身后,向其捅了3刀,待張苗苗轉身之后再在6秒內向其胸部等處連捅了10刀。在警方審訊時,祝美華自稱自己的行為是一時沖動,因為中專畢業后8年未娶媳婦,覺得對不起家人,做生意又沒錢,遂起了歹念(4月8日《海峽都市報》)。
不過,盡管祝美華可惡,但其發展到今天的兇殘,其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政府和公眾關注。心理咨詢師解釋稱,從目前的情況看,讓兇手祝美華產生沖動、犯罪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他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長期受壓抑,導致在一次負面情緒中產生了“總爆發”。而與祝美華這樣“總爆發”如此相似的南平慘案才剛剛發生沒多久。
對于像鄭民生,祝美華這樣制造的極端暴力事件,早就有社會學家呼吁,政府要重視(以及社會公共事件)其背后的共性,這些共性所共同反映了一個現實所指,即利益分配格局的失衡,或者說利益博弈的雙方正逐漸失去博弈的可能性,讓弱勢群體一再失去生活的信心。在本就沒有信仰的社會里,如果連茍延殘喘地生活都無法繼續了,那良善之人就可能變得兇殘,在所有人看來不可能的事情就會變成可能。事實一再印證,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杞人憂天!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02-26杜允琪依法宣判最多3年 媒體怕報復無人揭罪行
- 2009-12-29考古專家稱曹操高陵當年遭破壞或因政治報復
- 2009-03-18比遭報復更可怕的是舉報石沉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