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區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曾經的中國現代文學重鎮、眾多的文化名人故居:魯迅、茅盾、郭沫若、葉圣陶等文學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聯作家的文學活動,鑄就了多倫路“現代文學重鎮”的地位和眾多的文化名人故居。罕見的百年海派建筑“露天博物館”、眾多的歷史文化遺存:既有著名的景云里、永安里等海派舊里,也有名聞遐邇的鴻德堂,風格各異的孔(祥熙)公館、白(崇禧)公館、湯(恩伯)公館等優秀歷史建筑,還有眾多歷史遺址遺跡: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紀念館及左翼人士活動處、太陽社成立處、上海藝術劇社、時代美術社等。除了獨特而現代的文博街市、眾多的文化藝術藏館,還恢復重建了“公啡咖啡館”“內山書店”等舊有著名文化景觀,并新建了“世紀鐘樓”“名人雕塑”等文化休閑景點。
揚州市東關街

揚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中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東關街是揚州城發展演變的歷史見證,也是揚州運河文化與鹽商文化的發祥地和展示窗口。東關街距今約有1200年歷史。上個世紀90年代出土的揚州東門遺址證明,早在唐代至元代時期,東關街就擁有堅固的城垣、獨具特色的民居和設施齊全的浴室。據揚州文史專家考證,唐代杜牧的詩句“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描述的就是東關街。到了清代,中國四大行商之一的揚州鹽商,更把東關街作為居住的首選之地。東關街集中了大量鹽商住宅以及園林別業。到了清末民初,揚州近代工商業開始啟蒙,東關街又成為眾多商業老字號的發祥地。東關街擁有比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魚骨狀”街巷體系,保持和沿襲了明清時期的傳統風貌特色。街內現有50多處名人故居、鹽商大宅、寺廟園林、古樹老井等重要歷史遺存,這種“河(運河)、城(城門)、街(東關街)”多元而充滿活力的空間格局,體現了江南運河城市的獨有風韻。目前,東關街延續保留下來的歷史名巷仍有31條。
![]() |
責任編輯: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