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 平潭新發現63處文物
蘇澳石碉堡 見證平潭解放歷程
除了以“林富余民居”為代表的明清時代古建筑,此次文物普查還發現了一座解放戰爭時期的碉堡。該碉堡位于蘇澳鎮民主村的一座小山丘上,為閩浙贛省委福建城工部閩中游擊隊平潭支隊所搭建。
整座碉堡由石頭壘成,插入山丘中,約3人高,直徑與高度相仿。碉堡呈圓柱形,周遭密密麻麻布滿22個射擊孔。而通往碉堡內的門也十分具有特色,不在地面上而在地下,進入碉堡必須通過由矮墻圍住的螺旋形走道斜插進去,易于防守。
據了解,平潭歷史上經歷了兩次解放戰爭。1949年5月4日,平潭117名游擊隊員奉命攻打縣城,盡管敵我裝備懸殊,但游擊隊員英勇作戰,次日便攻克縣城。之后,又打退了敵人的多次反撲,于5月11日迫敵偽縣長林蔭退出平潭。5月13日,平潭縣人民政府成立。
然而僅過了兩個月,國民黨軍73軍及74軍殘部共1萬余人逃竄至平潭島,隨后進行整編。平潭游擊隊與之再次進行激烈交火,期間,這座石碉堡起到了很重要的防守作用。直到1949年9月12日,我人民解放軍發起解放平潭戰役,經5日激戰,9月16日攻占平潭本島,17日攻克東庠島,平潭二次解放。
在碉堡旁,還有一座吳自俤烈士墓,1967年立。松柏、碉堡、烈士墓,一同立在山丘上,守衛著村落也見證著小村落的發展變遷。看著碉堡的石壁上還有子彈留下的彈眼,仿佛又回到那硝煙彌漫槍林彈雨的年代。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