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碉堡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4月9日訊(本網記者 林姿 袁文通 文/圖)明清時期的平潭民居,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碉堡……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平潭又有許多新發(fā)現。昨日,記者從平潭科技文體局獲悉,日前平潭縣文物普查通過了階段驗收。平潭15個鄉(xiāng)鎮(zhèn)、203個行政村的調查率達到百分之百。其中,共登記不可移動的文物177處,新發(fā)現63處。在177處不可移動的文物中,古遺址有19處、古墓葬有9處、古建筑有120處、石窟寺及石刻有18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有11處。
林富余民居 平潭民居瑰寶
此次文物普查,專家在平原鎮(zhèn)紅衛(wèi)村白沙攏自然村,發(fā)現一座名叫“林富余民居”的明清時代建筑。整座民居并列三大院落,每個院落兩進,建筑年代從明代中期直到清末。其規(guī)模之大、構件雕琢之精細,被前來普查的專家稱為“平潭民居瑰寶”。
在保存最為完整的居中院落第二進,保留了大量的楹聯(lián),其中可辨認的就有20余副,幾乎每個門窗上都篆刻一副楹聯(lián)。
“其中鍍金楹聯(lián)3對,每個陰刻大字掌余長,大多寓意積極向上,氣勢磅礴,如“醴泉無源芝草無根人貴自立”“戶樞不蠹流水不腐民生在勤”。而左右對稱的門窗楹聯(lián)橫批彼此呼應,如“桂子”“蘭孫”“紫電”“青霜”。
此外,該民居還保留有許多精致的木石構件,石柱上雕刻冬梅秋菊,門口擺放著平潭特有的石舂臼,暗窗雕有菱格紋和萬字紋。而斗拱的裝飾最讓人叫絕,挑梁重檐上雕刻有芝草如意花朵書卷等吉祥紋飾,而最外端四個方向還雕刻著各式人物,經歷百年風雨洗刷,人物須發(fā)神態(tài)依舊栩栩如生。
“林富余民居體現了平潭民居的顯著特點,單層石木混磚結構,較低矮,窗戶小,開窗少,房屋一般不出檐或半檐?!睋教犊萍嘉捏w局賴民副局長介紹,“之所以有這樣的特點,就是因為島上的風沙較大,與經常遭遇臺風有關;也因為平潭海風較大,木式建筑容易被腐蝕,不易保全,而林富余民居的木構件能較完好地保存,所以比較罕見?!?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