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市是日本一座古城,早在8世紀末,桓武天皇在京都建都,當時稱作平安京。它作為貴族社會的“舞臺”,在隨后長達400年(794年至1192年)的平安時代里培育了王朝文化,留下了不少古老的建筑或遺跡。15世紀后期的應仁之亂使得京都成為武士團爭斗的戰場,幾乎淪為廢墟。豐臣秀吉16世紀末統一天下后大興土木,對京都的城市結構進行改造。1869年首都遷至東京后,京都隨之失去首都地位。1889年,京都市作為一級地方政府正式誕生。因文化遺產豐富,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未遭戰禍,幸免于難。
漫步京都市的大街小巷,各種古老的建筑和遺跡隨處可見。據統計,這座古城的國寶、重要文物多達1693處。1994年,以京都市的文物為主,上賀茂神社、下鴨神社、清水寺、金閣寺、銀閣寺、二條城、西本愿寺等17個寺院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京都市的夜景尤其迷人,在古城四角多層探照燈的照射下,一個輝煌燦爛的古堡光影應運而生,令人嘆為觀止。
游客來到京都市,都會慕名前往清水寺。它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成為最受人們喜愛的佛教寺院。它的“本堂”有別具一格的四面坡檜木屋頂,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前來求神拜佛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這座香火旺盛的寺院雖然歷經滄桑,但保存完好。像日本其他許許多多的寺院一樣,它在高高的屋檐和大梁之間都安裝了密實的細網,鳥兒無法入內,從而避免了天長日久對寺院釀成的禍害。說起來也許令人不可思議,清水寺的外墻干凈到用手摸上去竟然沒有灰塵的程度。
日本政府1950年將有關法律加以綜合,頒布了《文化遺產保護法》,使得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法律更加系統和完善。在日本,文化遺產保護分為六大類,即有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民俗文化遺產、名勝古跡、文化景觀和傳統建筑群。為了保護那些極易損壞的文化遺產,政府投入巨資將其加以復制,“請進”室內,精心“供養”起來。
![]() |
責任編輯:徐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