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福建日報3月31日訊(本網記者 何金 通訊員 黃鵬輝 王雙季) 3月23日,瓷都德化月記窯國際當代陶瓷藝術交流中心。來自中國美院等多所國內重點藝術院校的20多位大學生自發組織來到這里,集體現場創作陶瓷雕藝。這種極富新意的現場創造方式,吸引了數百位游客前來觀賞。據了解,這個去年3月建立的交流中心,至今已吸引了逾10萬人前來創作和觀摩。
“中心還在不斷擴建和完善,今后我們還要吸引更多的發燒友和創作者前來,讓德化陶瓷藝術推向全國、走向世界。”該交流中心董事長吳金填說。
不止是建立月記窯國際當代陶瓷藝術交流中心,籌拍大型連續劇《瓷魂》、興建三德陶瓷旅游文化基地、舉辦當代國畫名家瓷都德化創作活動、實現與金門高粱酒的“瓷酒聯姻”、“世博和鼎”和“天鵝湖”入選上海世博會……去年以來,瓷都德化以瓷為媒,大手筆的陶瓷藝術精品和文化創意活動不斷,吹響了謀求傳統陶瓷產業發展突圍、向陶瓷創意文化產業進軍的集結號。
2008年年底以來,蔓延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讓以外向型為主、結構單一的德化陶瓷業銷售下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與此同時,生產成本高企、用工日益趨緊等瓶頸,也在國際金融危機中暴露無遺,當地政府和陶瓷企業一片憂心。
危機倒逼之下,地處閩南山區的德化縣意識到,必須轉變原有的發展方式,才能生存,才能發展。
“單一地發展陶瓷制造業,盈利結構單一、受外部經濟波動影響較大,只有延伸產業鏈,在陶瓷文化、品牌、創意等領域全面著手,多元拓展發展空間,才能盡可能地化解外部風險,帶動新一輪的快速發展。”德化縣陶瓷同業公會秘書長賴耀清對記者表示。
為了在經濟復蘇階段搶占先機,德化審時度勢,及時引導企業改變經營策略和競爭理念,在發展陶瓷創意產業、提升傳統陶瓷業科技力、提高瓷土的有效利用率、提升品牌含金量等方面下工夫,努力實現“彎道超車”。
在永德信、順美等龍頭企業帶動下,一大批陶瓷企業踏上了技術升級之路。在永德信生產車間,記者發現,由于采用一次燒成環保陶瓷開發工藝,整個車間竟然見不到一片碎瓷。“采用低溫一次燒成環保陶瓷,可降低能耗25%,同時產品合格率幾乎達到100%,還可延長窯爐窯具使用壽命。”公司總經理郭山玉說。
今年1月以來,“中國瓷都·德化”南方精品陶瓷通化營銷中心、德韻禮瓷三亞營銷中心、國瓷天色陶瓷南寧營銷中心相繼在通化、三亞、南寧掛牌,品種齊全的各類德化精品瓷,在品牌領域,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此外,去年以來,德化縣進一步出臺文件,鼓勵企業開展連鎖經營。僅去年,就在北京、成都、武漢、西安、重慶、洛陽等地新設中國瓷都·德化形象店23家。同時,德化縣出臺鼓勵企業爭創名牌規定,營造濃厚創建品牌氛圍,鼓勵企業和工藝美術工作者參加各類賽事評獎、展覽等活動,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