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崇尚和諧理念的和諧文化,鼓勵一切有助于促進和諧的思想行為,不斷增加社會生活中的和諧因素,建立健全保障社會和諧的各種法律的、制度的、道德的規范體系,使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團結和諧。特區建設以來,廈門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積極推進生態建設。改革開放至今,廈門經濟平均增長率達到18.2%,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廈門的經濟發展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相反,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較好地解決了經濟增長與生態保護、物質積累與社會文化繁榮、短期飛躍與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矛盾。近年來,廈門在大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生態保護。2005年,廈門每立方米工業用水實現工業產值2603元,每平方公里土地創造生產總值6562萬元,創造工業總產值1.34億元,每千瓦時工業用電實現工業產值37.61元,均居全省最高水平。2006年,廈門全年環保投入約30億元,占生產總值的2.4%。在節能降耗方面,2006年廈門萬元生產總值耗電888.1千瓦小時,比上年減少5.7千瓦小時;萬元生產總值耗水19.5噸,比上年減少1.3噸,這些指標均保持全國領先,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其中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約0.63噸標準煤,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截至2006年年末,全市已有113家企業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不少企業還紛紛引入生態型工業及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并初步建立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突發事件應急預警體系。2007年,廈門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其中萬元生產總值耗電864.4度,比上年下降19.4度,萬元生產總值耗水18噸,下降1.5噸。2008年,廈門全市萬元生產總值(GDP)耗電802.01千瓦時,比2007年減少54.56千瓦時,萬元生產總值(GDP)耗水16.3噸,比2007年減少1.6噸,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6.7%,優級率為33.3%;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6.0分貝,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為68.4分貝;集中式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全市重點工業企業廢水達標排放率100%,重點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93.89%;重點工業企業二氧化硫達標排放率100%;全市重點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91.2%,醫療垃圾和化學危險廢物處置率 100%。SO2和COD排放總量分別為4.67萬噸和4.70萬噸,較上年削減11.95%和5.82%。2009年,廈門新增城市綠地700公頃、生態風景林建設1.2萬畝,實施成功大道、環島干道、仙岳路等主干道景觀綜合整治,完成58萬平方米沙灘修復整治。強化機動車尾氣、揚塵、工業廢氣等污染控制,空氣質量優良率比2008年上升近兩個百分點。所有這些,無不顯示廈門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所取得的實實在在的成效。
![]() |
責任編輯: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