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慘案"的啟示:用和善友愛驅散戾氣
http://www.caoliu14.com?2010-03-25 16:52? ?來源:錢江晚報
我來說兩句
3月24日,福建省南平市實驗小學的學生上課前一一在校園內的綠籬上系上小白花,以寄托對8名遇害同學的哀思。 新華社發
弱者對更弱者的屠戮,尤其讓人痛心!弱肉強食,是叢林法則,弱肉弱食,則是讓人心碎的內耗悲劇。這是福建南平惡性殺人案件給人的印象。
中年男子鄭民生手持砍刀,連砍13名小學生,已有8名孩子死亡。行兇原因,據說又是“報復社會”。但他曾長期是人們眼中“為人親和工作踏實”醫術高明的鄭醫生。鄰居也反映,
他很喜歡小孩,為何就突然對孩子舉起了屠刀呢。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一個妙手仁心的醫者,變成喪心病狂的殺手,一定有著某種心理病變。沒有人天生就是殺手,生來就愛追求嗜血屠戮的病態快感。鄭醫生變成“鄭屠夫”的過程中,自然還有某些不為我們察覺,或者是被忽視了的東西。
以動機來說,冤有頭債有主,報復或曰報仇,首先得找準仇家。但“社會”是個極為抽象的名詞,不是某個特定的自然人,不可能得罪鄭民生。所謂報復社會,就像“敲詐政府罪”一樣,是講不通的。
但鄭民生殺人泄憤的報復沖動和意向,確是明晰無疑的。他心中糾結的怨氣,其實都能梳理出各自的源頭,歸結起來不外乎:家境貧寒,感情受挫、工作糾紛等等。這些積累起來的怨氣得不到紓解,沉淀發酵后就可能變成戾氣。這也說明,心理危機干預迫在眉睫,但政府行動還顯得有些遲緩。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03-25“南平慘案”驚醒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