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譽救己于危難之間
2005年9月,母豬終于產下了第一批小豬,黃東興雖然累計欠債20多萬元,但讓他欣慰的是,再熬4個月小豬就能出欄銷售了,自己的財富計劃即將實現。然而,受全國疫情影響,2005年的10月份,生豬價格快速下跌至虧損線以下,賣一頭小豬得虧100多塊錢。
黃東興決定不跟風低價賣豬,不僅繼續養豬,而且還讓母豬繼續正常配種繁殖。小豬不賣,每個月增加200多頭,幾個月下來存欄量有1000多頭,豬圈就裝不下了,豬只能站著,一只挨著一只。而且,母豬又在不斷地繁殖,小豬一天天長大,豬欄很快連下腳的地方都沒了,修建新豬舍成了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增建豬舍需要錢,買飼料也需要錢,資金成了一大難題。該借的已經借了,該欠的也欠了,再加上豬肉行情那么差,哪里有人還敢借錢給黃東興呢?再加上家人的不支持,此時的黃東興感到很無助。
父親不同意黃東興再挖荔枝蓋豬舍。誰知道,黃東興竟然又借來高利貸20萬元,在原來的豬舍上邊加蓋了一層豬舍。
黃東興的這種“逆行”,令大家頗為不理解。家人與村民們都說黃東興太傻了,豬價一直降,本來就不賺錢了,可是他卻一直建豬舍。
被債務壓得快要窒息了,此時的黃東興再也拿不出妻兒倆在城里的生活費,只好把他們都接過來住在山上。
然而,形勢越來越嚴峻。黃東興的生豬存欄量已經達到了近2000頭,每天消耗5000元的飼料,飼料供應商就開始拒絕賒賬,沒有吃的東西,那些豬天天吵叫。
那時的黃東興幾乎都要絕望了。
遭遇市場寒流,一半養豬場倒閉,飼料業也出現了滯銷,只有黃東興還在擴大規模,并達到了2000頭的存欄量。在這樣的情況下,幾個月來跟飼料供應商建立的信譽度還可以,黃東興的一位飼料供應商決定賒銷飼料給他,這樣大家好共渡難關。
2006年7月,受市場供需關系的影響,低迷了半年多的生豬價格回暖了,有的人哭了,而黃東興卻笑到了最后。半年多積累下來,黃東興成為當地數一數二的養豬大戶,挖到了創業以來的“第一桶金”。有了資金,黃東興創立了一家生態農業開發公司,對1800畝山地進行整體規劃,形成立體開發格局,經過幾年的努力,一座生態化、現代化的農莊儼然成型了。如今,黃東興的生豬存欄量3000多頭,是廈門市翔安區最大的生豬養殖戶之一。黃東興不僅還清了所有債務,還積累了1000萬元的財富。
去年底,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組織的全國青年創業成功案例征集活動揭曉,黃東興獲得了一等獎。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