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想起創業之初的艱辛,黃東興如今感慨不已
一名大學畢業生,放棄城里穩定的工作,毅然走進荒山野嶺當“豬倌”。從最初白手起家,到如今擁有一家年產值千萬元的現代生態農莊,最近,廈門翔安青年黃東興的創業故事經過央視播報之后,成為許多人尤其是年輕大學畢業生們的美談。但是,黃東興創業養豬走過的風風雨雨,并非一般人所能想像的。
□早報記者 蒙少祥 實習生 林小玉 文/圖
從廈門島內前往翔安,要找到黃東興創辦的養豬農莊,確實需要花費一番時間。
黃東興養豬農莊所處的黃厝村,是翔安區內厝鎮一個四面環山的小山村,這里距離泉州南安只是幾步之遙。小山村雖然地處偏僻,不過道路交通倒是很方便的,國道、高速公路從旁邊穿插而過。
望著那些高低不平的山頭以及安靜的小山村,記者暗自佩服起黃東興當初的創業勇氣。要知道,在中國這樣典型的小山村,年輕人都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現代都市的生活,紛紛外出打工闖世界,而黃東興卻在十年前主動選擇離開喧鬧的城市,回到這個偏僻的小山村。這需要極大的勇氣。
黃厝村的茶山嶺,原來是一座方圓百里之內都無人煙的荒山野嶺,除了山還是山,對于年輕人來說,這絕對是一個了無生趣的地方,沒有水、沒有電,更沒有任何娛樂。
而就在這樣一座荒山上,當初才二十來歲的黃東興一待就是十年,這期間有多少辛酸與寂寞,那是可想而知的。他從最簡單、最易入行的生豬養殖開始,無怨無悔地在這一片山地進行開發。如今,這里路通了,電有了,石頭山也綠了……
黃東興的養豬農莊安在黃厝村茶山嶺上。一走進養豬場,記者眼前一派生機盎然,山地雞、鴨、鵝成群結隊,荔枝、芒果、龍眼、黃花梨郁郁蔥蔥,一排排像通用廠房的“養殖車間”簡潔、明亮。養豬場已經初具規模,幾棟兩層高的樓房都是各有用法,還有幾棟正在建造的樓房。
36歲的黃東興皮膚黝黑、精瘦,手掌粗大,穿著樸素,乍一看還以為是外來務工青年,誰能想到他就是一個年產值千萬元的農莊的主人呢。
在黃東興的養豬農莊,有專門為“豬孕婦”準備的產房,有斷乳小豬游戲的幼兒園,有為成年豬準備“出嫁”的閨房,從豬飼料搭配,到溫度控制,每一道工序,黃東興都嚴格把關。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