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想法,世博實踐將促使志愿者文化廣泛傳播、長久傳承。
????世博會志愿者是大家參與世博工作的最直接的體現和實現。今天世博志愿者已經成為上海這個城市中最令人向往的人群之一,代表這個城市最風光的文化時尚。世博園區和服務站點志愿者從去年5月1日開始招募以來,吸引了60多萬人前來報名,是實際需求數的3倍。目前的7.7萬名園區志愿者和約13萬名服務站點志愿者,是從遍及全市18個區縣、53所高校、200多個社區,以及廣大的企業員工中招募產生的。我們的報名招募過程,同樣也是志愿服務精神的一個推廣傳播過程。與此同時,從上海獲得世博會主辦權后,志愿者參與就成為世博籌辦工作的一個響亮的主題。我們在更廣泛的社會層面上,開展“迎世博、講文明、樹新風”城市文明志愿服務活動,去年全市已有超過1300萬人次的志愿者參與進來,根據不完全統計的各種志愿者隊伍的人數已經達到197萬,志愿服務項目已有3000多個。而這些活動所影響的,絕不僅是這200來萬的志愿者,更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理念在上海這座200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廣為傳播。今天在申城大大小小的公共空間里,人們看到可愛的“海寶”,也會看到微笑的志愿者。這是志愿者文化最直觀的和這個城市最動人的景象。
????世博給了上海發展志愿者文化一個絕佳的機會,也為致力于建設成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帶來了除物質文明時尚外的精神文明風尚的大改變、大推動。我的期望不只是放在幾十萬注冊的世博會志愿者身上,還放在200萬或更多的非注冊的城市文明志愿者身上,更放在這個城市的2000萬市民身上,我希望通過今天的論壇可以向所有的上海市民表達我的一個意愿:對于即將來到上海參觀世博會的7000萬中外客人來說,你們都是世博會的志愿工作者。如果以“最大程度讓世博游客對上海留下美好印象”為目標,志愿者的服務效果要好于一般工作人員,而一位普通市民的幫助,要比穿著統一服裝的志愿者的服務效果更好,更能讓人“難忘”!當你們有機會被客人問路時,你們的幫助就是在實踐助人的志愿理念;當你們熱情地、高質量地為來賓提供服務時,你們的服務就是為世博的上海增加了額外的榮耀。你們向客人表達的禮貌和善意的任何舉動,都是在詮釋“我們大家的世博”的精神。當志愿精神在如此廣泛的意義上被實踐被表現時,我們真的可以說,世博會繁榮了上海的志愿者文化。
????但我的期望還沒有結束,我想到了后世博的上海,她的志愿者文化、志愿精神,會不會因為世博的結束而流行不再,風尚不再?這是一個問題:怎樣讓世博會的志愿服務實踐創造出一個可以持續的文化氛圍和環境,讓參與和助人成為每個市民樂于奉行的行為方式,而不論他們這樣做時是否有一個志愿者的身份?世博會能為這樣的愿景貢獻動力嗎?文化顧名思義是“人文化成”,是移風易俗,是要產生變化人的感知、行為和態度的效果,以這樣的觀點看志愿者文化的建設前景,世博的確給了我們一個機會,一個時間上的有利條件:世博會延續半年,是一項足以產生移風易俗效果的社會活動。
????在今天演講的最后,我愿意為世博會志愿者文化加上一個改善風氣的期望,這是一個難度很大,但是我們必須要去追求的目標。一項有影響且為時不短的大活動,應該為舉辦她的城市在精神品格上留下積極的改變。今天要再講移風易俗,要發揚優秀傳統,更要體現時代精神,這就是以人人都是城市文明的建設者的集體努力和參與,來實現一個更幸福美好、更和諧溫馨、更有尊嚴感的城市的目標,從這種意義上說,世博會不僅是城市文化的大考場、大舞臺,更是一個大學校。
????謝謝大家! (上海世博會宣傳及媒體服務指揮部志愿者部主任 馬春雷)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