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綿綿春雨和溫暖陽光的交替伴奏下,上海世博會正邁著輕快的步點悄然向我們走來。
“世博會志愿者的挑選將不僅僅局限于上海,選拔工作將打破所有階層,且將由24個省份選拔各自的志愿者隊伍來服務世博會本地展館。”上海世博會宣傳及媒體服務指揮部志愿者部馬春雷部長的這一番話,讓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們興奮、憧憬。
2008年,被稱為中國志愿者元年。在汶川大地震的災區,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地方,都有志愿者行動的身影——搜救生命、護理病人、搬運物資、搭建帳篷、捐款捐物。在北京奧運會的賽場內外,一個個堅強的身影、一張張青春的面龐,出現在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身邊。憑著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們贏得世界贊譽。
而當志愿陽光灑向浙江的時候,我們赫然發現,浙江的年輕兒女們也早已做好準備。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師范大學都早早地建立起志愿者部,只為讓新一代的學子去體會人與人之間互助的熱情、大愛和那一份社會責任。
作為我國第一批志愿者形象大使,3月12日,在“世博會志愿者論壇”上,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講述了他理解的志愿者文化。
在心靈植樹
白巖松的講述,從植樹節開始。“今天是3月12日,是植樹節。我們在這里同樣做著一件植樹的事情,在每個人的心里植樹,它同樣功德無量。”
“志愿者”,在平常人看來,這三個字意味著奉獻、付出和不求回報。對此,白巖松有著他獨到的見解:每一位志愿者都往自己的心靈里植樹,不僅有付出,更有一種獲得。
“臺灣慈濟的義工,也就是志愿者,要對那些被幫助的人說一聲謝謝。因為恰恰是在幫助他們的過程中,你體驗到了自己的價值和幸福是什么。”白巖松回憶起當初的采訪場景,“道德經里有一句話,叫無私為大私,我覺得從某種角度,它也是寫給志愿者的。你越是無私地幫助別人,你獲得的越多。做志愿者的每一瞬間你都是幸福的,甚至,是終身的。”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