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查處十大進口食品安全案件
本報訊 (本報記者 何祖謀 通訊員 鄭雨茹) 近日,廈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公布了2009年查處的十大進口食品安全案件,所涉及的水產品、奶制品、酒類、禽鳥類制品等,多與民生相關,并直指消費者根本利益。
洋奶商“夢”斷復驗路。2009年10月22日,廈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簽出一份衛生復驗證書,確認3批15120袋脫脂乳粉復驗結果與原檢測結果相一致,亞硝酸鹽含量超出我國標準限量的4-5倍,屬不合格產品。這是2009年我國最大的一宗進口不合格奶粉案,所涉及的3批奶粉系美國一企業生產,共計378噸,貨值74.84萬美元。檢驗檢疫部門發出退運處理通知單后,美方對檢測結果提出異議,并以其產品是在美國檢測合格后才出口等理由,委托上海一律師事務所申請復驗。結果在嚴謹的檢測報告面前,申請人不得不認同復檢結果,21柜不合格貨物被依法退出國門。
阿根廷酒驚現“藍”毒。2009年11月2日,海滄口岸進口的一批336000毫升阿根廷配制酒抽樣送檢,結果發現含有我國食品禁用色素“專利藍5號”,依法實施退運處理。國家質檢總局為此發布警示通報,要求全國各口岸加強“專利藍5號”檢測。
地毯式清剿致癌“綠”藥。2009年6-7月,廈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連續從4批進口臺灣水產品中檢出孔雀石綠,涉及冷藏鱸魚、冷藏午仔魚及冷凍福鯧,共3000公斤,2100美元。進口商擅自銷售貨物被課以重罰。廈門為此展開地毯式清剿行動,對來自臺灣的相關水產品實施連續90天的100%檢測把關,啟動進口水產品備案管理。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