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區友誼路街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文明委《關于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意見》,以社區為依托,組織志愿者通過開展“1+1+1”志愿服務活動,即“1個好鄰居+1個社區志愿者+1個幫扶對象”的模式,為社區獨居老人、空巢老人、生活困難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應急救助等服務,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扎實推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近日,該街榮獲全國志愿服務品牌項目獎。
一、深入調研,明確服務目標
友誼路街位于市中心,人口近8.5萬人,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1.38萬,約占全街總人口的16.2%。為進一步摸清60歲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情況、身體狀況等,逐戶進行走訪,按照孤寡老人、獨居老人、空巢老人、低保老人、特困老人、重病老人、高齡老人等不同情況、不同需求,逐人逐戶建立檔案。以“構建和諧社區、改善空巢老人生活質量”為主旨,利用市民學校授課、走訪入戶、召開會議等形式向社區居民群眾介紹居家老人的現狀和實際困難,廣泛宣傳中華民族尊老敬老、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宣傳做好社區助老服務與創建和諧社區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弘揚志愿服務理念。通過宣傳教育,社區居民、駐街單位干部職工敬老、愛老、助老的意識進一步增強,為做好關愛社區“空巢老人”志愿服務活動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創新載體,探索服務新模式
針對全街60歲以上老年人的實際困難,該街推出了由一個好鄰居、一名社區志愿者共同幫扶一名空巢老人的“1+1+1”關愛社區“空巢老人”志愿服務活動新模式,成立了“街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推動組,建立了以老年協會為主,志愿者協會、關愛協會、慈善協會及有關部門參加的關愛社區“空巢老人”服務機構。各社區相繼建立了組織,招募社區志愿者,制定相關服務計劃,舉辦啟動儀式,向廣大居民群眾、志愿者發出“相識相知、相親相融、共建和諧友誼”的倡議書。本著就近的原則組織同一樓門、同一樓層彼此熟悉的好鄰居、志愿者參加,將社區內80歲以上、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社會孤老、退休孤老、獨居的空巢老人以及生活困難的6類老年人、共527戶列為重點服務對象,向老人們發放印有志愿者姓名、聯系電話、擅長技能的《助老服務鄰居聯系卡》。目前,各社區通過個人自薦、鄰里推舉等形式已招募志愿者752人,初步形成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醫療健康、文化娛樂、權益保障及安全維護等6大類,涵蓋醫療、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的服務體系,讓“空巢老人”在家中就能得到“多助一”的溫情服務。為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該街吸納社區單位與社區老年人協會、居委會和社區志愿者共同組成社區關愛“空巢老人”幫扶小組,社區單位與社區老年人協會、居委會簽訂幫扶協議,志愿者與需要幫扶的老人簽訂幫扶協議,使關愛“空巢老人”志愿服務經常化、規范化。該街注重總結表彰宣傳先進典型,通過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社會氛圍。
![]() |
責任編輯: 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