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廈發展走廊式布局
專家指出,泉廈發展走廊是環泉州灣地區的主導性力量,晉江至廈門之間的開敞地域是未來的戰略性空間,會得到較大的發展。
因此,本方案除晉江—崇武發展軸帶、多中心、開敞空間外,還將著力打造一個世貿中心商務區至五里工業區(廈門方向)之間的密集建設帶——晉廈發展軸帶。該方案的城市核心與Y軸多中心開敞式布局相同,不同的是,本方案著力發展晉江入海口至廈門之間的開敞地域。
據介紹,現實型模式將繼續完善“跨界發展”模式,建構洛秀組團和東部海岸旅游帶,建議鯉城、豐澤、晉江三市(區)就“晉江風情帶”達成協議框架,推動晉江兩岸的復興和開發。
愿景發展模式
■總規圈層式布局
該方案將泉州環灣區域分成戰略提升、城市一體化、外圍產業空間三個圈層。
其中,戰略提升圈層是連接環灣高端職能發展用地,作為未來面向區域的主要公共服務空間;城市一體化圈層連接主要的城市生活型公共服務中心,促進核心區各城市片區生活、就業的緊密聯系,以及服務設施的共建共享;外圍產業空間圈層包括五里工業園、磁灶工業園、江南工業園和洛秀工業園區,它們在各城市組團的外圍,布局集中型的產業園區,將形成外圍產業帶。
■一灣一江方案
方案將形成“一圈兩軸”的空間結構,“一圈”為環泉州灣高等職能服務圈,一經形成,環泉州灣濱海地區將成為區域性中心,提升現代服務業的空間載體。
“兩軸”分別為晉江—崇武發展軸帶、洛陽江生態軸。其中,晉江—崇武發展軸帶近期改善整治晉江兩岸風光,注入地方特色文化和商業休閑文化,打造泉州的十里晉江風光帶,向東延伸至崇武濱海岸線一帶,形成晉江—崇武發展軸帶。而洛陽江生態軸欲將洛陽江打造成生態綠軸。
■洛陽江“綠心”方案
考慮到洛陽江生態價值的稀缺性,規劃部門還提出了圍繞洛陽江打造生態綠心的方案。此方案與前兩個方案都有類似之處,除了環泉州灣高等職能服務圈、晉江—崇武發展軸帶、城市一體化圈層和外圍產業空間圈層,方案突出了將洛陽江打造成生態“綠心”。
洛陽江兩岸是該方案的戰略性空間,該地區的控制與否是“綠心”能否為之綠心的關鍵所在。
環灣濱海地區成為以公共服務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紅色”圈層。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