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泉州,將由河口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轉型。昨日,市規劃局組織召開泉州空間發展戰略暨泉州公共空間控制規劃方法研討會,規劃部門已經初步完成了對泉州市區和環灣地區空間發展戰略的研究,并規劃了幾個泉州環灣區域的發展模式。
新一輪總體規劃中,泉州的空間架構定位為環泉州灣城市,專家介紹,環泉州灣城市是一個多元化外向型城市空間架構,它是介于核心化大都市與城市連綿功能帶兩種發展模式之間,現狀表現更多的是多中心城鎮密集區地域空間形態。
隨著城市的發展,泉州將由河口型城市成長為海灣型城市,由松散的城鎮群轉化為多組團相對獨立發展、有機聯系的濱海特大城市。環泉州灣地區將建成為我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專業化的服務基地和海西文化旅游中心,成為我國沿海發展帶和廈泉漳都市區重要的增長節點,成為輻射帶動粵東、閩西和江西等地區發展的增長級,也將成為未來兩岸合作的重要地區之一。
環泉州灣組合城區地域包括:中心片區、江南片區、洛秀片區、晉江片區、石獅片區以及石獅東部組團和崇武組團七大城市組團。
現實型模式
■Y軸多中心開敞式布局
該方案將把環灣地區分為晉江—崇武發展軸帶、晉石發展軸帶、多中心、開敞空間。
據介紹,晉江—崇武發展軸帶將把晉江綜合職能軸帶與崇武濱海旅游帶相連接,利用晉江快速區域發展特質,帶動沿河以及濱海生態旅游產業,接續拉動經濟增長點,控制城市主體軸線共同協調發展;晉江—石獅發展軸帶將增強泉州灣線西岸自江南片區至晉江和石獅的發展軸帶,半環城市大型發展綜合體,延續圈層式發展軸帶外延,增強城市外環的產業以及經濟發展意向;多中心區域將依托現有城區和東海、洛秀形成的多中心體系,擴大城市發展節點效應,分散城市中心發展壓力,作為各城市一體化軸帶的發展樞紐,增強各城區發展合作意向,提高競爭機制,均衡發展機遇,形成良性的城市發展空間構架。
開敞空間,包括洛陽江兩岸、泉州灣西岸、城市組團之間的生態隔離帶等生態開敞空間。擴大城市生態景觀基調,帶動城市旅游產業一體化發展,緩解城市高速發展壓力,形成旅游文化、生態景觀為一體的大型生態空間。
屆時,城市核心將在晉江入海口區域形成,它將由東海組團和世貿中心商務區組成,設置生活、服務中心,大力推動公共設施建設和城市景觀營造,形成具有活力和地方特色的濱海城市。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