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化“紅包”的啟示
http://www.caoliu14.com?2010-03-02 09:20? ?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春節剛過,壓歲錢的話題再度熱鬧起來。小孩見面喜歡曬曬各自不菲的收獲,有報道說,不少小學生收到的壓歲錢甚至超過父母的年終獎;而一些踏入“大人”之列不久的“80后”們則大嘆因派發紅包而淪為“年光族”。
然而一條小新聞卻引起筆者的思考。報道說,重慶的一些教師在開學第一天也給孩子們發紅包,但里面裝的不是錢,而是經典詩詞、名言警句,這種文化紅包大受孩子們的歡迎。讀罷新聞,很是為這些老師喝彩,他們不僅用行動延續了春節傳統,還讓孩子們知道紅包不只能裝壓歲錢,還可以裝知識、裝文化。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包紅包、給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年俗之一。雖然其來歷有“壓祟”、“壓驚”等不同說法,但是壓歲錢作為家中長輩對晚輩的新年祝福,很早就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春節習俗。壓歲錢代表著長輩對晚輩節日的美好祝福,正如清人詩句所云:“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給孩子們帶來歡樂和美好回憶,也渲染出親朋好友之間的情感,烘托了節日的喜慶。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只不過如今的壓歲錢“水漲船高”,一年一個“臺階”,從幾十塊到幾百塊,甚至上萬塊……不少人感嘆現在的壓歲錢數目在逐漸增長,卻也逐漸在變味:過去給小孩壓歲錢只是為了襯托節日氣氛,親朋好友之間討個吉利,數目多少并不在意。可現在給壓歲錢不僅數目越來越大,而且有時甚至純粹是人情債和面子問題,金錢味過重,形式大過意義。結果不僅孩子們容易養成相互攀比和大手大腳的不良習慣,而且給壓歲錢和如何處理壓歲錢也成為大人們的一種負擔。
![]() |
責任編輯: 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02-25開學新鮮事:老師發“紅包”學校給“存折”
- 2010-02-256歲兒童逢人就索要壓歲錢 說夢話都在要紅包
- 2010-02-21調查稱65%網友春節紅包支出超月薪2倍
- 2010-02-20新型壓歲紅包:家長送小孩子股票當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