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期保護”再成話題
國產電影在賀歲檔的集體虧損使得“檔期保護”成為話題。北京新影聯院線總經理高軍認為,賀歲檔本是票房產值最高的檔期,今年國產片卻成了陪襯,相當于把多年培育起來的空間拱手相讓,為他人做了嫁衣。
實際上,在今年1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電影繁榮發展的通知》中,就強調過 “年放映國產電影時間不低于年放映時間總和三分之二”。此外,根據多年來的“默認行規”,每年12月內地市場不會有進口分賬新片上映。第一次“開門”就放進了“老虎”,高軍提出,《阿凡達》和《2012》的成功無可指摘,“我們只是希望能夠通過一定的保護措施,讓國產電影能與進口片在這個黃金檔期里達到共贏、多贏。比如將《2012》提前到10月份,將《阿凡達》推到春節檔后,就會讓國產電影擁有更多空間,而兩部進口片的票房表現也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
要“保護”更要發展
來自上海聯和院線的數字顯示,《阿凡達》在該院線票房收入已經超過1.7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從該片上映第四周開始,90%以上票房源自數量有限的數字3D和IMAX影廳,也即以20%的放映空間貢獻了六成市場總票房。對于國產賀歲片來說,被好萊塢大片“搶”的或許不是放映空間,而是觀眾的口碑和認可。
對于“保護說”,有觀眾調侃,國產片不能總回家找媽。面對好萊塢大片的沖擊,采取一定措施保護當地電影在世界各國都通用,但如今,國產片面臨的問題并非只是上映空間被稀釋,而是如何才能吸引觀眾。今年春節檔,成龍的《大兵小將》拿下8400萬元票房,主打時尚愛情元素的《全城熱戀》也有8200萬元的票房入賬,風格雷同的《財神到》《72家租客》等片則市場表現平平。由此可見,定位明晰、有品質保證的國產賀歲電影,依舊擁有相當市場空間。國產片需要一定程度的“保護”,更需要自身質量的發展和進步,“開放”畢竟是大勢所趨。(記者 施晨露)
![]() |
責任編輯: 金婷 |
- 2010-02-26劉儀偉郫縣拍了部電影 被禁11年后網上播出火了
- 2010-02-26從免費電影看一個城市的胸懷
- 2010-02-26一個縣級影城火爆的背后—基層電影產業潛力無限
- 2010-02-25柏林電影節:不變的東方口味
- 2010-02-253D電影熱潮海內外跟風忙 專家建議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