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文明創(chuàng)建頻道> 焦點圖片 > 正文
府文廟昨晚試亮燈 200盞花燈流光溢彩
http://www.caoliu14.com?2010-02-26 10:10? ?來源:海峽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非遺傳人現(xiàn)場教
花燈制作不簡單
一起學做花燈,守城官幫您聯(lián)系好了老師
懷著共同的興趣和愛好,經(jīng)守城官我“牽線搭橋”,10多名讀者昨日近距離目睹泉州彩扎傳人陳曉萍制作傳統(tǒng)花燈,并現(xiàn)場學習花燈制作的竅門。
當天下午3點,陳曉萍的家儼然成了教室。10多位素不相識的讀者臨時組成“學生團”。他們中,最小的9歲,最大的79歲,手拿著竹條、鄒紙等制作道具,個個興趣盎然。
未授藝前,陳曉萍先展示了金魚燈、繡球燈、鼓燈、老虎燈4個花燈造型,指著上面的一個個圓圈說,傳統(tǒng)花燈最關鍵是扎好燈的骨架,那可得扎好圈圈。剪出鄒紙,做成紙捻,粘合花燈骨架的接口。陳老師邊口述邊示范,看似簡單的步驟,難倒不少小學員和家長。9歲的魏涵穎小朋友,利用可樂瓶等廢棄物,做了不少花燈,可扎制傳統(tǒng)花燈,還是首次。她埋頭研究手中的紙捻,她媽媽則在一旁,恨不得把每個細節(jié)都拍入相機。
已扎好的一個個竹圈圈,在陳老師精巧的扎制中,構成一個精美的繡球燈。前來拜師學藝者,擔心忘記某個關鍵步驟,索性錄起像來。
時間悄無聲息地流逝,本報“一起來學扎花燈,尋找元宵的浪漫”活動,也暫告一段落。市民王先生感慨,此次不僅學得傳統(tǒng)花燈的制作入門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望著一群依依不舍的學生,陳老師安慰說,今年暑假,他打算開個班,手把手教做花燈。
![]() |
責任編輯: 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