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節長假雖然已經落幕,但濃濃的年味仍然在人們心頭縈繞。國務院參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2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應該把春節放在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首位。
務實一點說,春節是不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真的不重要,反正它本身也不在乎這點“榮譽”。可是對于馮先生的提議,我還是舉雙手贊成。就像馮先生所說,“年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道德、價值觀和審美的傳承載體,是中華文化形象最迷人的體現,同時也是民族凝聚力和親和力的源泉,是中華民族精神遺產和傳統的軟實力”,對于整個民族的發展壯大來說,意義不可小覷。
正是因為文化產業的巨大效益,近幾年韓國和中國掀起了一輪文化遺產爭奪戰,而每每我們都是被挑戰的對象。這一方面說明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落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們的文化自大意識。我們總以為,該是自己的誰也搶不走,即使被人捷足先登“申遺”了,仍然不影響它和百姓生活的關系。然而,史上曾有趙高指鹿為馬的先例,誰知道其會不會被貼上他國的標簽變身其他的什么節、什么日。
諸如春節之類的傳統節日文化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的一大貢獻,正是無數這種傳統文化碎片拼湊在一起,才奠定了中國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才成就了中華民族今日的輝煌。為春節等傳統節日文化“申遺”,既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為未來的發展爭取機會。
傳統的節日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氣神,更好地保護傳承傳統節日文化有利于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能夠為未來文化的發展提供動力,而“申遺”無疑是保護傳承傳統節日文化的有效手段。
文化“申遺”,無關虛榮,無關張揚,只是為了傳承發展。我們有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這些寶貴的財富,我們不能任由其自生自滅,也不能懷抱著它睡大覺,而應該助其走向世界,為全世界人民帶去歡樂,為整個人類的發展做出貢獻。而“申遺”,可以做到這一點。
應該說,文化申遺,它不是一種目標,只是一種手段,反映的是對待民族文化的態度。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正是從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知道了它們。中國的春節等傳統節日文化也應該被世界所了解。即使“申遺”不能成功,至少也可以達到宣傳的效果。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是什么神話,但我們期待通過文化“申遺”創造神話。(呂紅霞 來源:新華網/紅網)
![]() |
責任編輯: 金婷 |
- 2010-02-23中宣部出版局等部門倡議春節期間開展文化惠民活動
- 2010-02-23春節剛過違建冒頭 城門一處廠房被強拆
- 2010-02-22春節期間全國道路交通事故率下降25%
- 2010-02-22春節期間長汀紅色旅游持續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