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60年來,我國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輝煌成就。這些輝煌成就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國人民對自己祖國最深厚、最純潔、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有助于進一步振奮人心、鼓舞斗志,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加強民族、國家自豪感教育。民族、國家自豪感是增強民族自信、激發愛國熱情的重要因素。愛祖國,表現為對世代所居住的大地的依戀,對民族悠久歷史、優秀文化的鐘情,對本民族骨肉同胞的天然親近感,對祖國不同歷史時期取得成就的自豪,對民族、國家未來的自信等。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中國共產黨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培育出了許多新的精神。這些精神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繼承和發揚,是中華民族新的寶貴精神財富。回顧新中國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每個公民都應該以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而自豪,以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而驕傲。我們要以新中國成立60年取得的輝煌成就為生動教材,加強民族、國家自豪感教育,使人們進一步增強自豪感和自信心。
加強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責任感、使命感教育。雖然新中國成立60年來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但也要看到,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還需要一定時間,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努力奮斗。每個公民都應該把個人的幸福與國家的發展進步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聯系起來,充分認識到只有國家和整個民族繁榮發展富強了,才會有公民個人的真正幸福。要通過加強責任感、使命感教育,使每個公民都懂得不僅落后要挨打,發展慢了、發展不好也會受損失。
加強社會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范疇,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內容。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主要表現為獻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獻身于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使中國走向了繁榮富強。愛國就是愛社會主義的中國。另外,祖國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總是和民族、國家發展的特定階段相聯系的,離不開對符合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社會制度的熱愛。就當代中國而言,愛國就是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愛改革開放的中國。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既表現在國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也表現在當他人的生命財產遇到危難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為、扶危濟困,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公民的職業活動是和國家的各項事業緊密相關的,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公民的辛勤工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按照職業道德要求盡職盡責,也是愛國的一種表現。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還要注意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搭建群眾便于參與的平臺,廣泛吸引群眾參與,讓人們在參與中受到鼓舞、得到提高,把愛國之志轉化為報國之行。(張博穎,天津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
![]() |
責任編輯: 徐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