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貴溪市羅河中心學校明德小學因地制宜、創新方法,以“五吧”特色教育活動為新載體,豐富充實學生們的課余文化生活,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健康成長、在成長中分享快樂”,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創新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快樂。針對農村學生課余活動形式比較單調、內容缺乏吸引力、體現學生個性不足的現狀,明德小學在深入開展調研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推出了“五吧”特色教育活動。“五吧”特色教育活動,是指開展石吧、泥吧、紙吧、木吧、草吧等手工創作活動。“石吧”,利用校園周圍及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石頭及部分奇石、怪石,通過組合、搭配、打磨、上色、圖畫等工序,創作石頭工藝品;“泥吧”,利用農田里的泥巴,通過仿人物、仿植物、仿動物等,模仿自然界萬物,捏成各種泥藝品;“紙吧”,收集廢舊報紙、畫冊等,通過折、疊、畫、拼等,形成各種仿軍事裝備、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紙工藝品;“木吧”,利用日常生活中枯枝、樹葉、竹子及家里的柴火、樹木等材料,拼、編、搭、雕成各種木工藝品;“草吧”,利用大自然中的枯草、藤、棕等材料,編織各種草工藝品。
二、精心指導,讓學生在制作中體驗快樂。“五吧”特色美育工藝品制作主要分兩個步驟進行:一是收集材料,收集廢石、廢木、草藤、泥巴等。二是作品制作。孩子們通過認真觀察、發現、探索,提出制作某一工藝品的設想構思,然后通過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家長與學生合作,以及孩子獨立制作等方式,進行新穎有趣的動手動腦實踐活動。在 “五吧”工藝品制作過程中,孩子們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失敗,既能養成他們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又能鍛煉克服困難的毅力。既是一種意志教育和挫折教育,又是一次審美情趣培養、品德情操陶冶的過程。
三、展示成果,讓學生在成功中享受快樂。“五吧”手工藝品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在農村非常容易獲得,雕塑和制作方法也簡單易行,孩子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基本掌握技能和操作方法,并可以取得較好的藝術效果,它是一種自我設計、自我制作、自我裝飾和自我欣賞的有益活動。明德小學每學期舉辦一次全校性“五吧”藝術品競賽和展覽活動,通過集中展示孩子們的優秀作品,發現并挖掘孩子們在邏輯思維、創新創造等方面的潛能,培養并提升孩子們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五吧”藝術品展覽,給孩子們帶來了積極參與實踐活動的愉悅感和成就感,從而體驗到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樂趣、創造樂趣。
![]() |
責任編輯: 陳楠 |
- 2010-02-21給自己一個快樂的開始
- 2010-02-20快樂寒假:假期怎么過? 專家來點撥
- 2010-02-10富商捐出300萬英鎊全部財產 稱錢不讓人快樂
- 2010-02-10葛長江:“拾荒助學 我快樂”
- 2010-02-05專家建議高考緩壓早啟動 高考準備階段要學會快樂
- 2010-02-02創新是最大的快樂 記臺江供電局創新能手葉丹
- 2010-01-28“快樂大本營”出品“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