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文化與偽文化
http://www.caoliu14.com?2010-02-21 14:44? ?來源:甘肅日報
我來說兩句
民俗專家馮驥才最近又寫文章,提出一個觀點,說一年一度的春運也是一種年文化。他看到每年人滿為患的春運,載著億萬渴望團圓歸心似箭的游子,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人群流動。他認為,如果沒有春運,就不會再有人們對于團圓的渴望,因此,他認為春運也是一種文化。如果說,每年為了讓游子們能夠順利回家過年團圓而專門組織一種運輸,那么,這種做法也未嘗不可以說是一種文化現象。但是,如果把春運的擁擠,艱難當成文化欣賞,到底還是有一些殘酷。所以,春運到底是不是一種春節文化,則很難達成共識,馮驥才的觀點被很多人質疑,也就可以理解,春運或許只能說是偽文化。
雖然人類的某種積久成習的現象,就是民俗,而民俗也往往就是文化,這種文化當然是一種大文化的概念,指的是人們有意義有特色的生活方式。許多做法要能真的成為民俗文化,其實也是屬于自然天成的事情。如果總是有人反復不斷地,年復一年地堅持,而且在不斷的堅持中賦予一種意義,寄托一種希望,使得它不僅僅是它本身,而且在它本身之外還存在著超越的意義,那么,這種行為確實可以被認為是一種新的文化。而如果并無持久的堅持,并無新的意義的賦予,則這種好像是民俗的東西,可能也就是偽文化。
民俗文化總是在變化之中。每個時期會有標志該時期時代意義的新元素加入,而舊的元素也就在這新陳代謝中謝幕了。今天的年文化應該以當今的時代特色為標志,所以,我們看到,因為技術的進步,短信成為拜年文化,因為廣播電視的發展,春節晚會也成為新的年文化,因為服務業的發達和人們生活的改善,大酒店吃年夜飯也成為一種文化。當多少年以后,人們回味已經過去的今天的時候,總會把今天的這些時代標志作為年文化的一種象征和指標,所以說,文化是每個人這樣在不經意中創造的,但是,拔苗助長肯定會毀了它,還是讓它自然天成吧。(梁發芾)
![]() |
責任編輯: 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02-21兩位湖北老人來廈門過年 離開之際寫歌頌廈門
- 2010-02-20平潭迎來開發建設春天 “投資”成過年熱門話題
- 2010-02-20漳平市慰問“就地過年”的50多名農民工
- 2010-02-20周寧孤兒溫馨過年
- 2010-02-20創意過年讓春節更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