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東灘陳家鎮(zhèn)村民呂鴿妺
“橋通了,生活變了”
正月初二起,崇明東灘陳家鎮(zhèn)立新村村民呂鴿妺一家就開始忙起來了。
正月初五下午5點,記者來到她家。呂鴿妺和一家老小正在廚房忙著備菜:70多歲的婆婆刮著芋頭,姐夫忙著炸排骨,家里的兩個小伙子或洗碗、或切菜。
“剛剛送走了幾撥客人,你們算晚餐客人了。”呂鴿妺熱情地說。
呂鴿妺一家的經濟來源原本主要靠在鎮(zhèn)上的農貿市場做些小生意——賣些餛飩皮、餃子皮。“4個月前,崇明到上海的大橋和隧道通車了,生活與過去不一樣了。我們原來去一趟上海要花半天時間,現(xiàn)在只要一小時。這里是崇明的東頭(碼頭在崇明西南部),原來這里很少有人來,大橋通了,許多人涌到東灘來觀鳥。游客多了,吃飯就成了大問題。鎮(zhèn)上干部動員村民開農家樂,可村里人擔心,怕開不好,那我就試著先做起來吧。大橋方便了我們,不能讓那些城里人在這里覺著不方便啊。”呂鴿妺一邊忙碌著為記者做飯,一邊與記者聊家常。
鴿妺的餐廳設在她家的客廳,兩層的房子是新的,客廳還沒來得及裝修,但里面已經支了6張桌子。“平時客人不多,但到了周末,有的時候一天可以接20多桌。”鴿妺說。崇明大橋的開通把這個農民之家的生活完全改變了:平時她照常賣餛飩、餃子皮,周末全力以赴做“農家樂”,為此,還制定了菜譜,價格不貴,一家三口100多元就能吃上八菜一湯,包括魚和蝦。
4個多月,呂鴿妺和姐姐兩家人的收入因此又多了幾千元。“等農家樂再開好點,賺了點錢我們就把客廳裝修一下。那就更好看了。” (記者 謝衛(wèi)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