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鏈”,感召無邊
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特別獎,花落一個英雄群體——長江大學勇救落水兒童的十余位大學生。
他們的故事,早已隨著滔滔長江水,在神州大地上廣為傳揚。2009年10月24日,長江大學文理學院40多名大一新生結伴來到長江邊野炊。突然,兩個在江水中浮沉掙扎的小男孩映入了他們眼底。“快救孩子!”同學們迅速沖了過去,一部分跳入水中,奮力游向落水孩子,其余則手拉手形成“人鏈”,慢慢往江心探去。孩子獲救了,大家還來不及歡喜,險情突現:水流湍急,“人鏈”斷裂,多名大學生瞬間被江水卷走。正在附近的冬泳隊隊員聞聲趕來,救起6名大學生,而陳及時、何東旭、方招3人卻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獻出了年僅19歲的寶貴生命……
“如果說,人們對‘90后’的社會責任感和獻身精神素有質疑,那么,這些大學生的瞬間抉擇足以說明一切。他們身上體現的不是個人的偉大,而是整個青年一代的榮光。把‘感動中國’特別獎授予他們,就是授予了中國明天的希望。”《感動中國》制片人朱波對記者說。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的委員們,對這個群體做出了如下評價——
“他們用19歲的肩膀鑄造生命之梯,他們的行動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個年輕生命的逝去和兩個孩子的生還,并不是簡單的生命風險交換,而是在修復和重構著健康社會應有的道德基石。”
“他們縱身一躍,劃出了人生最壯麗的弧線,他們奮力一舉,綻現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們用青春傳承了見義勇為,用無畏譜寫了一曲英雄的贊歌……”
大學生的英勇行為,激發了人們對生命價值的深入思考,引發了全社會對當代青年的重新認識,更激起了一場傳遞愛與責任的熱潮。“以后遇到險情,我們還會伸出援手”,這成了大學生們共同的心聲;何東旭的父母從社會愛心捐助中拿出18萬元,在兒子母校創立“東旭獎勵基金”,幫助困難學生,傳承“東旭精神”……一條滿載溫暖與責任的“愛心之鏈”,已如學子們在江流中搭起的“生命之鏈”一般延展開來,永不斷裂。
在朱波看來,這條“生命之鏈”上傳遞的無邊感召,正和《感動中國》的主旨暗合。“感動中國的,絕不僅僅是每年評出的年度人物。那些被百姓眾口推薦的候選人、那些隱沒于人群中默默付出的優秀中國人,都是感動中國的英雄。他們事跡不同,精神內核卻是一致的——傳揚中華傳統美德,固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正是這樣千千萬萬的平凡英雄,構成了中國的‘生命之鏈’。” (記者 王斯敏)
![]() |
責任編輯: 徐嶸 |
- 2010-02-10南平市領導昨慰問全國道德模范朱邦月
- 2010-01-21全國道德模范朱邦月一家的兩個心愿
- 2010-01-19“感動中國”候選人朱邦月一家簽訂捐獻遺體協議
- 2010-01-19“感動中國2009年度人物”候選人朱邦月的兩個新決定
- 2010-01-11請為全國道德模范朱邦月(邵武市)投出您莊嚴的一票
- 2010-01-11全國道德模范朱邦月:用一生的愛踐行一個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