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將站在鋼化玻璃地面,俯視先民們的生活場景和墓葬群
繼2008年6月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新館一期主體工程竣工落成并免費對外開放后,二期的考古遺址廳改建工程和布展已完成,春節(正月初一)起免費向公眾開放(周一閉館)。
遺址廳上架起玻璃罩
作為省重點建設項目的曇石山遺址保護與博物館建設現已全面完成。新館占地108.8畝,總建筑面積6010平方米。新館分主館和遺址廳兩部分,主館依山而建,陳列展示了曇石山遺址10次發掘出土的圖文資料及部分珍貴文物,并復原了部分生活場景。
位于山頂的遺址廳,改建后總面積為1050平方米,保留了1997年第八次考古發掘留下的遺跡現場,保護并展示了當時出土的18座墓葬、2條壕溝、5座陶窯以及部分祭祀遺跡。從這些墓葬遺址,人們可以了解曇石山文化晚期父權制的確立、私有制的出現、“日本人骨”的來歷,以及曇石山人的拔牙習俗、生活艱辛、兒童易夭折等。
記者8日看到,遺址上方架起了鋼化玻璃地面,站在玻璃地面上,可以直觀地俯視腳下距今4300年至5500年的福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曇石山先民們的生活場景和墓葬群,諸如保存完好的鈣化了的曇石山先民的人骨架、體現了曇石山貝丘文化遺址的貝丘堆積層、氏族公共墓地、壕溝、復原的陶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