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攝影家”趙文嶺17年為烈士找“家”
17年后,曹奎終于“回家”了。近日,獲悉泊頭市政府下發了關于追認曹奎為革命烈士的文件后,獻縣農民趙文嶺專程趕到泊頭曹奎的兒子曹玉發家,兩個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今年53歲的趙文嶺是獻縣一位攝影愛好者,上世紀90年代初,他結識了幾位回民支隊老戰士,便將鏡頭“聚焦”在傳奇英雄馬本齋和回民支隊身上。這些年,他走過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尋訪到100余名回民支隊的老戰士,并得知一個叫曹奎的烈士一直找不到“家”。曹奎是馬本齋回民支隊第一任隨軍阿訇和渤海回民支隊的主要創建人之一,被譽為“軍中阿訇第一人”。
從1993年開始,趙文嶺踏上了尋訪之旅。從冀中平原到祁連山脈,從黃土高坡到江南魚米之鄉,他走到哪兒打聽到哪兒。但由于年代久遠,各個部門都提供不出有價值的信息,也沒有相關的人證和物證。2004年,在泊頭清真寺舉辦的紀念毛澤東主席為馬本齋題詞60周年攝影展上,趙文嶺獲悉泊頭曹玉發的父親曹稀聲(諧音)曾參加過回民支隊,一直下落不明。曹稀聲與曹奎會不會是同一個人?幾經周折,趙文嶺調查得知曹稀聲與曹奎的年齡相符,兩人參加過的戰役也能對上號,在部隊里的稱謂也一致,后來都犧牲在西安。由此最終斷定,曹稀聲就是曹奎。2005年9月,趙文嶺等人把材料上報到泊頭市民政局。
烈士魂歸故里,趙文嶺的心里也踏實了。這些年來,為了讓曹奎葉落歸根,他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走路太多,鞋子壞了用繩子扎上繼續往前走;在新疆的奇臺縣,他在那里待了10多天,腳上生了凍瘡……“這些苦不算什么,我17年的工夫沒有白費,烈士的家人也可以心安了。”趙文嶺興奮地說。(左大中 孫亮)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09-12-25軍人傷亡保險制調整 烈士保險金標準提6倍
- 2009-11-19呼和浩特越獄案遇害獄警被追認為烈士
- 2009-11-02反貪斗士尹笑天:“我死了是烈士 你死了是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