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就效益 為設施農業插上翅膀
這幾天,福清陽下街道綠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林必玲總是樂呵呵,自從去年去山東壽光考察引進以色列的辣椒品種后,辣椒的身價翻了好幾番。
普通尖椒單果重約50克,每斤批發價約1.7元,而經過科技“包裝”后的尖椒單果重約200克,是普通尖椒的4倍,從而使得設施農業種植的尖椒畝產比普通尖椒高出3倍多。以批發價2.5元每斤計算,畝產20000多斤的尖椒收成可達50000元。
“這就是科技的力量,產品的品相好、品質高,銷路好,公司的效益也跟著好了。”說到設施農業帶來的效益,林必玲滿臉堆笑。
在林必玲所在的公司,記者看到鋼架大棚的四周附有防蟲網。據公司的技術員小俞介紹,防蟲網能很好的阻隔蟲源進入大棚,起到預防病菌的作用,降低作物生病的概率。
除了防蟲網、地膜等一大批現代化栽培設施,該公司還引進微噴灌和地下滴灌。據小俞介紹,傳統農業通常采用漫灌形式,這種灌溉方式不僅浪費,還加大了作物生病的機率,部分的病菌是通過水源傳播的,而微噴灌的水流均勻,水柱細,能節約30%以上的灌溉成本,運用在瓜果類的地下滴灌更是設施農業的一大創舉。小俞說:“地下滴灌使技術員能很好的控制地表濕度和溫度,合理調配土地水肥比例,節水高達50%以上。”
林必玲說:“科技真是個寶啊,它能為作物營造最適合它們生長的環境,不僅提高了產品價值,降低了勞動成本,還是公司打響品牌戰的推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