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報記者喬欣報道:1月26日,由中宣部、 “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四部門聯合召開的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工作會議在京舉行。中宣部副部長翟衛華、“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出席會議。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主持會議并宣讀了四部門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做好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
據介紹,自2008年1月中央有關部門印發《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以來,全國已有1440多家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以及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向社會免費開放,此外還有一批博物館紀念館自行向社會免費開放。
中宣部等四部門在《意見》中指出,博物館紀念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陣地。做好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工作,充分發揮其社會功能,對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陶冶道德情操,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對于弘揚優秀文化傳統,傳播燦爛中華文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緊緊抓住增強活力、改善服務兩個關鍵環節,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內在活力,提高服務水平,最大限度地發揮博物館紀念館的社會效益,為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服務,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服務,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服務。
《意見》提出,要堅持改革創新,努力提升博物館紀念館展覽展示、宣傳教育和服務水平。要創新體制機制,增強發展活力,努力爭取社會力量支持、參與博物館紀念館建設,實現發展模式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要積極推進共建,發揮示范效應,加快構建以點帶面、立足區域、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博物館紀念館綜合資源共享平臺;要增進交流合作,提升展覽水平,適應社會文化生活的新特點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注重陳列展覽內容和形式創新,把知識性、趣味性和觀賞性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展覽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要注重社會效益,拓展服務領域,適應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新形勢,組織實施“數字博物館計劃”,大力推進網上展館建設,借助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遠程教育網絡,延伸拓展博物館紀念館傳播服務功能,輻射廣大城鎮、農村和邊遠地區,為基層和群眾提供更多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產品。
《意見》強調,要加大公共財政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博物館紀念館經費保障機制。要明確公共博物館紀念館的公益性質,加強財政經費保障,建立與改革相適應的激勵約束機制,促進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要拓寬經費來源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落實相關財稅政策,鼓勵社會力量進行捐贈。要繼續做好陳列布展項目資助工作,支持改善展覽效果。各地“財政部”門要足額保障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資金,“財政部”適時會同中宣部、國家文物局等部門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要強化管理和績效考評,確保博物館紀念館可持續發展。同時,宣傳、財政、文化、文物等部門要加強溝通配合,協調指導博物館紀念館做好免費開放工作。發展改革、民政、工商、稅務等部門要發揮職能作用,為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教學安排,組織學生到博物館紀念館參觀學習,使博物館紀念館成為學校教育的第二課堂。旅游部門要指導旅行社與博物館紀念館加強合作,精心設計旅游線路,積極開展紅色旅游、文化旅游。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群團組織要根據各自特點,利用博物館紀念館開展活動。通過各方面共同努力,使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