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黃年年有,掃黃段子卻是近年才有的新鮮事。怎么是新鮮事呢?網絡普及之前黃段子的流行范圍本來僅僅局限于成人,現在手機和網絡普及之后,傳播就開始發揮威力試圖攻占青少年的手機和電腦。掃黃說到底是為了下一代,所以掃黃就得從娃娃抓起。昨天教育部又再次強調,要求校園網處于可監控狀態,以便定期檢查有無低俗內容。
掃黃運動擴大化,正從成人轉向孩子,從洪水猛獸般的黃色網站轉向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黃段子。暫且不論黃段子在倫理上惡劣不惡劣,也暫不從女權主義去考慮它是否構成對女性之侮辱,單從存在即是合理的角度看,禁止傳播黃段子是否有效就值得懷疑。要禁止黃段子頗有難度,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飯局,有飯局的地方就有黃段子。
當然,你可以說又沒有禁止說黃段子,只是禁止用手機傳播。不過,能夠傳播是段子編造者們的原動力,禁止手機傳播那就基本斷絕了其作者源。黃段子對于青少年之危害猛于虎,家長們對于掃黃段子當然歡欣鼓舞,不必整日檢查孩子們的手機。但這一禁似乎又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意思。百姓們有委屈:某些貪官可以包養好幾個情婦,我連發個黃段子都不行?對于孩子們來說,似乎也難以讓他們與黃段子徹底絕緣。家長現在擔憂孩子從黃段子里學壞,但走上社會后成堆的飯局又不可避免地把他們拉下水,黃段子是他們在飯局上必經的“成人禮”。
大凡與文化相關的東西要用行政手段去禁止基本都無功而返。當然,你可以說焚書坑儒和文字獄都奏效了,不過這種奏效也只是傳播范圍的縮小,文字獄不是厲害么,屈大均的書照樣有人冒死抄下來。本來這黃段子也是民間文化的一種,它的存在自有其合理性,往深奧里說,段子是一種壓抑的反諷式話語,這壓抑包括了生活壓抑、性壓抑、思想壓抑等。因為壓抑,所以用段子來釋放,民間的智慧全用在這段子上了。編造黃段子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必須精通通感、互文、隱喻、明喻等修辭術,還要講究文采、對仗、押韻,高級段子還得活學活用歷史掌故,深入了解各國娛樂行情。民間那些樂此不疲的段子高手,他們編的不是段子,是寂寞。所以非得禁的話,直接把東北二人轉禁掉算了,那里頭充斥著多少黃段子呀。還有小沈陽,直接封殺掉好了,他那花枝招展的碎花裙、妖嬈嫵媚的蘭花指、顧盼生輝的神秘眼神,多么富有性暗示啊。(朱迅垚 原標題:民間編的不是段子,是寂寞)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
- 2010-01-19全國掃黃打非辦重獎215名舉報人 兌現22萬元
- 2010-01-11掃黃打非辦接公眾舉報25.7萬件 發放獎金7.8萬
- 2010-01-06我國重獎“掃黃打非”舉報人 最高獎一萬元
- 2009-12-10打擊新媒體涉“黃”是今明兩年“掃黃打非”重點
- 2009-11-24手機掃黃打非:低俗內容必遭唾棄 斬斷背后利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