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代課教師“有情”是為我們良心安寧
任何決策,無論多么理由充分,都不應離開常識。任何政策,無論怎樣需要堅決執行,都不應離開常情。因為,我們有血有肉有感情。切不可,為了蠅頭大小的節省,傷了幾代人的心靈
一個充滿悲情的群體,近來收獲了來自各界不假思索、也毫不猶豫的同情。那就是面臨“被清退”命運的代課教師。一幅新聞照片上,即將離開的代課教師與學生最后合影,轉過身時已淚流滿面,此情此景聽來都讓人鼻子一酸,它準確地、深深地觸動了我們自認為已不再柔軟的心靈。情同此心,在為全國數十萬代課教師呼吁的同時,網友還發起了感恩捐助活動,民間力量自發行動起來,欲挽住那些不再挺拔、也許從未挺拔過的身影。
還好,教育部門出面表態了,先是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表示,未聽說清退全部代課教師有最后期限;而后,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長呂玉剛表示,代課人員問題要“有情操作”“妥善解決”。不能簡單地讓所有代課人員離校回家,被辭退人員要給予一定補償,并爭取納入社保、醫保。(本報22日2版)
代課人員問題要“有情操作”,這是新年以來我們看到的最有人情味、最溫暖的新聞標題。雖然這種表態還有待地方政府切實實施,但它至少明確了,對代課教師不能一清了之,也肯定了代課人員曾經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并為解決這一問題定下了“有情”的基調。
通過媒體的調查報道,我們認識了44.8萬代課教師中的一些代表。他們之所以觸發整個社會同情,不僅因為他們困厄的處境,更因為他們曾經高尚的付出。他們之所以觸發整個社會同情,是因為我們還都有著感恩的心靈。
![]() |
![]() |
責任編輯:趙舒文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