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2日電(記者王甘武)近日,國家重獎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谷超豪、孫家棟各獲獎金500萬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科學技術獎勵制度是我國科技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重獎科技有功人員,體現了黨和政府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既是對為國家科技進步作出重大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創造性勞動成果的肯定,也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全國人民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
縱觀2000年以來16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在各自研究領域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豐碩成果,不僅讓我們為國家擁有這樣一批杰出人物感到自豪驕傲,也為他們長期堅持、傾心投入、不計得失、忘我工作的事跡深深打動,更為他們嚴謹治學、淡泊名利的品格風范所折服。
科技創新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沒有一蹴而就、立等可取的捷徑。從袁隆平、吳文俊到谷超豪、孫家棟,科學家們或俯身在風吹日曬的農田,或跋涉在人跡罕至的荒漠,或堅守在偏僻孤寂的實驗室,一干幾十年,一鉆大半生。在常人看來艱苦而枯燥的工作中,科學家們享受著別人難以理解的寂寞,終于淬煉出耀眼的科技成果。
科技創新凝結著忘我奉獻的汗水,無須錙銖必較、患得患失的算計。科技創新需要有執著于事業、專注于研究的精神。滿腦子官位,一肚子私利,不愿奉獻,三心二意,無法在科研道路上放平心態、集中精力,也就難以取得真正的成果。像那些在艱苦條件下沉下心來忘我工作,為“兩彈一星”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科學家,他們的人生軌跡充分說明,不為各種名利誘惑所擾,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科技創新離不開腳踏實地的探索,拒絕浮夸吹噓、急功近利的作風。歷數近年來獲獎的項目,許多都是科技人員團結協作、潛心攻關多年的成果。“十年磨一劍”的精神,磨礪出經得起時代和歷史檢驗的成就。一段時間以來,劣質論文橫行、造假丑聞頻現。究其根源,在于一些學術研究人員耐不住寂寞,不愿踏踏實實下真功夫。學術造假、剽竊,敗壞了學術的聲譽,玷污了科研的形象,也把造假、剽竊者自己搞得身敗名裂。在國家科技大獎獲得者面前,這些行為何其渺小卑劣。
科技成果的研發應用增強綜合國力,推動社會進步,而科技工作者們不計名利、執著奉獻的高貴品質,又從精神層面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現全面小康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以獲獎的科技工作者為榜樣,學習他們愛國奉獻、頑強拼搏、勇于探索、團結協作的崇高精神,奮力開拓創新,勇攀科技高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就能早日實現。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
- 2009-12-30科技創新促進長汀縣紡織產業發展
- 2009-12-24豐澤八小:注重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
- 2009-12-15集美中學初三學生論文獲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 2009-12-10第六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頒發
- 2009-12-02第25屆福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已于日前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