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愛心廈門”品牌,提升人文關懷內涵
文明風1月13日訊(通訊員 吳群猛)2004年,廈門市思明區嘉蓮街道首創"愛心超市",為低保家庭搭建長效救助平臺,被喻為"開辟了新時期扶貧濟困的新模式",榮獲了"第三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并在全市推廣應用。在此示范帶動下,廈門市各區、各相關部門以困難群體、來廈務工人員和未成年人為重點對象,以扶弱幫困、權益保障、解決密切關注的生產生活問題為主要方式,以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為重要基礎,深入開展各項關愛行動,呈現出幾個明顯特點:1、形式日益豐富。在"愛心超市"的啟發下,創新產生了"愛心網校"、"愛心餐桌"、"愛心課堂"、"愛心圓愿"、"愛心基金"、" 愛心助學"等愛心系列項目,幫扶內容不斷擴大。2、主體得到延伸。關愛活動從貧困家庭向孤寡老人、未成年人和來廈務工人員等群體延伸、覆蓋,產生了"社區平安鈴"、 "愛心網校"、"關愛工程聯盟"等較有影響的經驗作法。"社區平安鈴",主要是為空巢老人提供緊急救助和日常生活照顧;"愛心網校",主要是利用學校電教室免費為困難家庭學生、來廈務工人員子女開展電腦知識培訓,開辟綠色上網空間;"關愛工程聯盟",主要是為貧困學生開展愛心助學、愛心獎學等。3、促進志愿服務、慈善事業的發展。充分借助"萬人獻愛心"、"慈善一日捐"平臺,充分發揮各類志愿者作用,引導更多市民加入志愿關愛服務行動中,進一步弘揚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促進了社會慈善事業健康發展。
![]() |
責任編輯: 陳瑋 |
相關新聞
- 2010-01-12廈門市集美區出新規謀村居工作人員福祉
- 2010-01-11第三屆廈門打工節開幕
- 2010-01-11廈門市開展“文明行車”公益活動
- 2010-01-06廈門市啟動“爭當‘四個好少年’”主題活動
- 2010-01-06廈門市集美區提高四殘兒童康復補助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