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機遇 凝心聚力 建設海西——學習貫徹省委全會和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東南網-福建日報1月11日訊(本網記者 雷光美)回首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影響下,漳州市經濟發展交出了不易的成績單。步入2010年,面對新的挑戰,如何在世界經濟全面復蘇、但尚有諸多不確定態勢下,繼續推動漳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記者就此專訪了漳州市委書記劉可清。
劉可清表示,新的一年,形勢好于去年,機遇大于挑戰,希望多于困難。他說,得益于海西戰略的全面深入實施,近幾年漳州市經濟增長持續提速,固定資產投資連續四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規模工業總產值基本保持20%以上的增長,財政收入特別是地方級財政收入增幅連續多年保持全省前列。2009年,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除了外貿出口,均完成或超額完成全年目標,為2010年發展奠定了基礎。
劉可清告訴記者,根據今年發展形勢,漳州市提出了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全面貫徹中央和省里部署,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緊緊把握重大歷史機遇,緊緊圍繞“海西建設、漳州先行”發展主線,突出強化項目帶動,深化實施“依港立市、工業強市、開放活市、科教興市”戰略,著力謀長遠、抓重點,著力轉方式、調結構,著力深改革、擴開放,著力惠民生、保穩定,努力實現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加快建設海峽西岸港口大市、工業強市、生態名市步伐。
作為后發地區,漳州土地、淡水、勞動力資源豐富,在海西建設中有優勢有條件實現先行,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發展速度,并在加快發展中促進轉變發展方式。劉可清說,為此,漳州必須突出項目帶動。具體而言,就是要突出在上項目中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在企業增資擴產中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在企業技改中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尤其要通過發揮漳州的后發優勢,多上大項目、好項目,實現發展速度與結構、效益的相互協調。要集中力量加快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同時推動項目建設形成“投產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循環;要把擴大項目投資規模與優化項目投資結構結合起來,引導項目投資的重點轉到基礎設施、產業升級、城鄉統籌、民生改善等領域上來。特別要加快重點節能減排項目建設,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保持漳州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