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4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李舒 劉元旭 朱峰)寒潮、暴雪、霧霾、凍雨、大風、低溫……伴隨著一場不期而遇的暴風雪,2009年在中央氣象臺的橙色警報中拉開大幕,我國從北到南迎來大范圍極端天氣,京津等地氣溫降至近40年歷史同期極值,降雪量創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大值。
高速公路封閉、機場關閉、菜價上漲、電煤緊張、交通出行困難……在這個一切要素高度流動的時代,極端天氣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影響。應對寒潮與暴雪的每一個個細節,不僅考驗著政府及公共機構的履職能力,也考驗著行業部門的應急管理水平,更考驗著國民的素質和心態。
一條短信背后的“政府智慧”
“市委、市政府提示廣大市民,注意雪天出行安全,防寒保暖,如出行盡量乘坐公共交通。同時號召各單位和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掃雪鏟冰工作。”4日早上7時許,還在睡夢中的黃瑾收到這條平實而溫馨的短信。
黃瑾供職于北京一家廣告公司,3日下午他的公司接到北京市政府錯峰上班的通知,4日放假一天,孩子也接到學校通知停課一天。
“2001年12月的那場大雪,我在四環上堵了幾乎一夜,以后每次北京大雪我就會特別緊張,但是今天我能悠閑地坐在家里喝咖啡,8年的時間,讓我看到政府的智慧和進步。”黃瑾說。
事實上,還在12月31日,北京市政府、應急辦、交管部門等已根據天氣預報,召開會議部署了極端天氣的應對工作。3日上午隨著市區降雪量增加,北京市應急辦再次召開緊急會議,下午,北京市政府發出緊急通知,全市各中小學1月4日停課一天,各社會單位靈活掌握上下班時間,注意高峰錯時。
《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稱:“北京是一個突發公共事件頻發的城市”。中國災害防御協會副秘書長金磊告訴記者,不僅北京如此,隨著我國城市進入快速建設期和發展期,大中城市邁入了“非穩定狀態”的危機頻發期。對極端天氣、公共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是政府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各個城市正在努力突破瓶頸問題。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
- 2010-01-04暴雪致京津等8省地區15條高速3條國道關閉
- 2009-12-24寒潮天氣影響我國大部 東北等地有大到暴雪
- 2009-12-04北方大部地區降溫6-8℃ 東北今現大到暴雪
- 2009-11-16中國氣象局今日啟動暴雪四級應急響應
- 2009-11-16“車堅守”:暴雪中溫暖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