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南安市按照“示范先行-輻射拓展-覆蓋全市”的原則,實施了“三步走”創建步驟,用三年時間完成創建任務,取得顯著成效,充分發揮了文化在服務南安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引領作用。
每當夜幕降臨,武榮公園里的“文化小廣場”又熱鬧起來了,人們或吹拉彈唱,或翩翩起舞。環境幽雅的濱水公園和場面火熱的文化活動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
霞美鎮金山村“農家博物館”,收藏了300多件反映早年農村農耕生活的器具。這里既是往昔難忘歲月的見證,又是年青一代憶苦思甜的良好場所;
上月中旬舉行的梅山鎮蓉中村第三屆文化節,共建單位中國東方歌舞團第二次來到蓉中,并帶來一場《元首之夜——大型中外音樂舞蹈晚會》,為當地群眾獻上美輪美奐的視聽盛宴……
一個個品位高雅、令人陶醉的文化場景背后,是南安致力于構建和諧文化,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的印證。三年來,隨著“文化低保”工程的深入實施,南安基層文化從沿海到山區,從城市到鄉村,從學校到企業迸發出無窮的活力。
把好脈
“文化赤貧”亟須幫扶
南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泉州市委常委、南安市委書記駱國清,南安市市長陳榮法多次對文化工作提出要求,明確要立足實際,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切實增強文化服務功能,為經濟文化互動發展構建良好平臺。南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夏麗清上任伊始,就把文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擺上議事日程,帶領調研組深入各地,通過進村入戶的傾心交談和實地了解,掌握了大量來自基層一線的聲音。調研中,不少基層干部、群眾反映,部分群眾由于受經濟條件限制,缺少最基本的文化讀物、視聽設備,不能參加最基本的文化娛樂活動,出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參加文化娛樂活動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五難”現象。同時,也有一些先富起來的農民,不愿或不善于追求高品位的文化生活,用農民朋友自己的話說,就是“有些農民錢袋窮,腦袋也窮;有些農民錢袋富,腦袋卻沒富”。這些“文化赤貧戶”,正成為當今農村的文化弱勢群體。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
- 2009-02-17廣州部署實施四項惠民工程啟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 2009-01-06漳浦縣將實施逢雙號免費電影“惠民工程”
- 2008-12-05網絡惠民工程啟動 50家網吧教市民上網求職求醫
- 2008-01-22安徽“文化惠民”工程:繁榮文化 城鄉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