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陵區東江鄉白龍村生物環保養殖場,養豬場主人向選永自豪地說:“我家的豬睡的是席夢思!”豬圈里,一頭頭白白壯壯的小豬愜意地活動在“軟墊”上?!安灰】催@層‘床墊',全靠了它,豬圈里才看不到豬糞、豬尿?!?008年5月,向選永在武陵區畜牧水產局的指導下,投資13萬元新建一棟300平方米的“零排放”豬舍,7月份養豬150余頭,徹底解決了環境污染。而且這“床墊”非常耐用,三年不需要更換。三年后,墊料便成為優質的有機肥,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加工成商品有機肥。
“零排放”養殖技術在常德如火如荼推廣的時候,變廢為寶的環保和致富觀念也開始深入人心。今年8月6日,湖南省首家以農林廢棄物棉花稈、椏杈、樹皮、谷殼等為原料發電的澧縣生物質發電廠正式并網發電。該項目從選址、立項、建設、點火、調試到正式并網發電,僅用了15個月時間。該廠年設計發電總量為2億千瓦時,不僅可滿足周邊40萬居民基本生活用電,還將大大減少堆積廢棄物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今年8月,在石門縣的東山峰,一座75米高的測風塔正在緊張施工中,裝機5萬千瓦、投資5億元的風電項目進入測風階段;10月23日,湖南省首個焚燒生活垃圾發電項目在常德市德山工業園開工,這是常德從中科院引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活垃圾焚燒技術,采取政府扶持、引入外資、市場化運作的BOT模式。據了解,該項目按照國家最新環保標準建設,垃圾焚燒產生的爐渣可用于生產地磚,飛灰可作生產水泥的生料,實現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具有循環經濟效應。該項目總投資4095萬美元,占地約80畝,計劃明年底竣工,建成后日處理生活垃圾600噸,年發電量可達9920。7萬千瓦時,能滿足常德市未來25年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需求。
行走在常德大地,盤點這里漸成氣候的循環經濟項目,我們深深感到,一個沒有明顯區位優勢的地方,只要認識到位,生態建設完全可以走在前列。(記者 劉麟 通訊員 徐虹雨 羅琳 孟令坤)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