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是我們建設生態常德的指導思想。”常德市委書記卿漸偉告訴記者,常德圍繞“弘揚生態文明,構建生態常德”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式工作。既十分重視保留本地“山水城市、田園風光”的文化烙印,又特別注重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建設相結合:依托武陵閣建設武陵廣場,依托抗戰紀念公墓建設文化廣場;以沅江邊沙洲為依托建植物造景為特色的屈原公園;以森林為依托建具有豐厚文化內涵的森林公園。2003年4月常德城市公園全部敞園,城市里一處處優美的公共綠地,景致宜人,成為人們閑暇享受的風景。
綠色不斷改變著城市生態環境。目前,常德市城區空氣污染指數小于100的天數達344天,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在湖南省排名第一。2007年,在國家環保部門公布的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常德市各項指標在參與考核的113個重點城市中均處在前列。國家園林城市、中國魅力城市、國際花園城市等一系列的榮譽稱號見證著常德城市生態園林綠化發展的成績。
綠色也同時改變著鄉村生態環境。從2006年起,綠化、美化農村人居環境的行動全面啟動。當地充分利用農村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觀資源,保護農村原有的自然風貌和鄉土文化氣息,并與村莊整治、濕地保護、生態修復及文物古跡、古樹名木保護等結合起來,突出鄉村景觀魅力和田園風光特色,形成具有濃郁鄉土氣息且各具特色的園林景觀。靈泉鎮、蒙泉鎮、龍池村等美麗鄉村不斷涌現。
為了保護這些成果,常德市加強了法規制度建設,2004年8月,提出了建設生態市的目標;2006年10月,發布了《常德生態市建設規劃》;2007年9月,成立了生態市建設領導小組,設置協調全市生態市建設的工作機構,建立創建生態市的建設目標責任制考核機制。《常德市城市綠線管理辦法》、《常德市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林考核驗收暫行規定》等一批規范性文件頒布,建立起“變更綠化、砍伐(移植)樹木審批制度”、“綠化方案審批和竣工驗收制度”等綠化管理制度,綠化工作走上了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形成合力
切實落實水源保護措施
撐一竿長篙,攪碎一泓清水,哼一曲漁歌,擾亂一湖漣漪;青草在水底仍招搖,魚兒在夢里也輕靈……這是一位游人筆下的夢里水鄉———常德!
湖南有湘、資、沅、澧四大水系,其中沅江和澧水均在常德穿境而過注入洞庭。位于古城常德東北面的柳葉湖,水域面積21。8平方公里,是國家首批AAA級景區,也是湖南省最大的山、水、城三位一體的生態型城市旅游休閑度假區,景區綠化率超過了30%。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