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文明委《關于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意見》,扎實推進社區志愿服務活動,中央文明辦近日下發了《關于舉辦“百萬空巢老人關愛志愿服務行動”啟動儀式的通知》。通知指出,中央文明辦、民政部將在全國組織開展“百萬空巢老人關愛志愿服務行動”,以社區為依托,組織志愿者特別是身體健康的低齡老年志愿者,采取結對幫扶的辦法,為高齡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通過組織開展“百萬空巢老人關愛志愿服務行動”,摸清空巢老人的基本情況,了解空巢老人的實際需求,從志愿服務的特點出發,研究制定具體活動方案;要建立關愛空巢老人志愿者注冊和管理系統,在身體健康的低齡老年人中招募志愿者并進行培訓,實現志愿者與服務對象的有效銜接,務求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促進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推動文明和諧社區建設。
國家關愛空巢老人本身既說明我們面臨嚴重的老齡社會問題,也說明我們需要按照“以人為本”原則關愛昔日國家的建設者和拓荒者。中央文明辦不失時機地發起“百萬空巢老人關愛志愿服務行動”,旨在利用志愿者行為互幫互助,真真切切為老人提供切實可行的“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下面我們就來務實地談談如何實現上述五大問題。
再提建議之前,首先需要肯定和值得推崇的是,中央文明辦通過技術手段建立“基于信息化手段的關愛空巢老人志愿者注冊和管理系統”,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這一系統,希望將需要照料的空巢老人基本數據納入到這樣一個“管理系統”內,通過歸納、分類、統籌后,實施統一的管理和照料。想法和措施很好,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們國家的戶籍政策限制以及人口的大面積流動,從而導致這些統計數據本身就不容易完全掌握,這樣就會給統一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甚至是由于數據更新的不及時,導致志愿服務本身會做大量“無用功”,從而大大降低了實際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如何避免這些問題發生呢?下面一一羅列建議,僅供參考。
一、生活照料
如今的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多不在身邊,多忙于工作和生計,不得不留守老人獨守空房,這是基本現狀和客觀事實,而且隨著中青年人在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以及老齡化等因素綜合累計,致使空巢老人的數量逐年增加,因此,生活照料是首當其沖的首先考慮問題。我們建立“基于信息化手段的關愛空巢老人志愿者注冊和管理系統”的本意就是希望實現“按需分配”,將那些需要照料的老人統統納入數據庫,并且經常更新狀態而確保服務到位。但老人們由于自身綜合素質本身造成了他們不具備使用信息化手段裝備的基本能力,讓他們來操作使用“類電腦”的產品無異于“對老牛彈琴”,效果將極差,甚至會起到反作用,畢竟老人們的不熟悉導致的大量誤操作會帶來太多的問題,造成“空服務現象”。因此,鼓勵他們學習技術是不現實的,也是徒勞的。但我們不難發現有一點可以突破,那就是“空巢老人的子女”,他們相對而言比較熟悉現代技術,知道如何利用手機、電腦等基本設備,因此,在“基于信息化手段的關愛空巢老人志愿者注冊和管理系統”一定要加載“子女的基本聯系信息”,利用子女的優勢來熟悉和掌握老人的飲食起居,并告知系統老人目前所處的生活環境和地理位置,自然就會解決因為老人自身問題而解決不了的實際問題。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
- 2009-12-02缺失關愛的空巢老人是社會之痛
- 2009-12-02給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支個“心招兒”
- 2009-12-02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有多少老人與無助相伴?
- 2009-12-01傳遞志愿服務 “空巢老人”回報社會關愛
- 2009-12-01"關愛空巢老人志愿服務行動"有多重要
- 2009-11-26空巢老人過三關
- 2009-11-25別讓“空巢老人”空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