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一方面,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族特點、民族差異和各民族在經濟文化發展上的差距將長期存在,解決中國的民族問題依然任重而道遠。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社會轉軌的關鍵時期,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民族問題的普遍性、長期性、復雜性、國際性和重要性更加突顯,引發民族矛盾的因素更加多樣。民族關系已日益成為全社會范圍的關系,民族問題日益與現代化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交織在一起。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民族問題依然是制約、困擾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熱點和難點。特別是,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在我國周邊一些地區依然相當活躍,境內外敵對和分裂勢力的勾連呼應依然不斷加劇,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
面對復雜局面,所有了解歷史和現實的人都深知,對我們這樣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來說,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生命,團結就是勝利。講任務,是56個民族共同的任務;講成績,是56個民族共同的成績;講困難,是56個民族共同的困難;講前途,是56個民族共同的前途。56個兄弟民族情同手足,休戚與共,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六)渴望生活在一個統一的國家之中,始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基因。千百年來,對國家統一的不懈追求始終是中華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懷。
從現實利益看,民族分裂帶來動蕩甚至戰亂,不符合每個民族、每個人的利益。從未來發展看,國家統一,才能凝聚人民的意志,支撐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反對國家分裂、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是每個主權國家的基本原則。針對北愛爾蘭問題,英國制定法律捍衛主權不可侵犯原則;防止魁北克分裂,加拿大出臺《權限界定法》;許多國家在《刑法》中,都設立了反分裂的條款……
孫中山先生曾指出:“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點已牢牢地印在我國的歷史意識之中,正是這種意識,才使我們能作為一個國家而被保存下來。” 正是這種意識,使得“西藏獨立”、“東突厥斯坦”、偽“滿洲國”等分裂行徑旋起即滅;也正是這種意識,讓中國人民形成了這樣的共識:那些分裂主義分子,不僅背叛了祖國,也出賣了自己的民族,是國家和民族的罪人。
![]() |
責任編輯: 趙舒文 |
- 2009-09-14精、氣、神: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